處去。後來僧舉到瀏陽庵主處。主云。何不道出門便是草 師乃云。洞山者子。有口無舌端語。便息道玄路。瀏陽叟。激濁揚漬。偏愛向無句中有句。慈受叟道。汝等諸人。初秋夏末。有六條路。一條可行。五條不可行。第一。不得向聖妙地上揑目生花。第二。不得向平實地上認奴作郎。第三。不得向光境門頭弄粥飯氣。第四。不得向無事閤中隈刀避箭。第五。不得向葛藤窠裏說黃道赤。第六條路。方許諸人行。且道。這一條路。作麼生行。還會麼。不因草鞋彼。爭覺路岐長。
  上堂。莫謂無心便是禪。箇中有路更幽玄。繫驢橛子惟翻後。打著南邊動北邊。
  上堂。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汝等諸人。好將每日馳求底心。體究斯事。久久之間。自然明白去。若不恁麼。皆是虗生浪死。不見古人道。努力今生須了却。莫教累劫受餘殃。
  劉太尉請。上堂。不風流處也風流。匹馬追風四百州。金鏃離弦胸百戰。鐵鞭多力恨無讎。大眾。此事喻如軍前嚴後掣鼓奪旗之義。擬議之間。早是蹉過了也。山僧。於楊子江心海門山下。劄箇硬寨。用臨濟為先鋒。德山為殿後。挂三玄之戈甲。列五位之旗旛。架石鞏弓。操靈雲劒。打禾山之戰鼓。擎秘魔之硬叉。頂門正眼耀乾坤。袖裏金鎚驚佛祖。探竿影草。要須點著便行。入死出生。方是作家手段。然雖如是。且道。不動干戈。坐籌帷幄者。是什麼人。良久云。箭中紅心人莫問。大家齊唱太平歌。
  檀越。供養華嚴五十三善知識。請上堂。諸人還見麼。毗盧界內。真如俗諦交參。華藏海中。諸佛眾生一體。古今三世。非後非先。凡聖一心。無迷無悟。是故。如來初成正覺。嘆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於是不起菩提場。而昇普光明殿。不離普光明殿。遍昇夜摩忉利兜率他化自在諸天。稱法界性。說華嚴經。令一切眾生。於自身中。得見如來智慧德相。是故。善財童子。參五十三人善知識。畢竟不離初心。過一百一十大城。要且未甞舉步。諸人要見十重法界門。十重華藏海。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麼。遂拈起拂子云。一時向這裏薦取。還會麼。妙峯頂上急回首。古佛堂前著眼看。師復云。相公宿於華嚴性海。七處九會。有大因緣。每歲之中。常興此會。八十卷大經者。隨此方眾生機感而來。若以重重無盡言之。何止於八十卷。三十九品。十萬偈。也有無量無邊塵沙法門。於其門中。或現天神。或現夜神。而為說法。或現童男童女。開闢妙門。或現外道舡師。或現長者居士。或現婆須密女。或現毗目仙人。或現無厭足王。或現勝熱婆羅門。信知。此事不在僧不在俗。不在男不在女。各各有箇三昧門。各各有箇華嚴藏海。神而嬰之。不出這箇。只如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門便喝。魯祖面壁。普化搖鈴。秘魔擎叉。石鞏放箭。神而明之。亦不出這箇道理。善財童子。至大興城。參見明智居士。見居士住四衢道中。處七寶臺。薰以妙香。散以寶花。作諸音樂。一切眾生。聞其樂者。無不歡喜。爾時善財童子。禮居士足。白言。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未知云何學菩薩道。修菩薩行。居士告善財童子言。我得出生隨意福德藏解脫門。且待須臾。汝當自見。言猶在耳。見一切人來居士所。而求種種資生之物。或求飲食者。或求湯藥者。或求錢財寶物者。或求衣服者。爾時。居士。觀察眾生所欲。繫念□時。仰觀虗空。一切諸物。從空而下。如其所須。施與眾人。然後為說種種妙法。師云。也甚奇恠。明智居士。得出生隨意福德藏解脫門。便有如是殊勝之事。只如相公。作如是佛事。有如是莊嚴。亦不普繫念片時。亦不曾仰觀虗空。且道。相公得何三昧。證何法門。便得如斯。若也知得。便乃坐參諸位。立見文殊。其或未然。更為諸人注破。良久云。本地風光何似生。誰明日午打三更。直饒金印大如斗。爭踏毗盧頂上行。
  檀越□新宅請上堂。物物到心上。全心物自閑。古今城□□。得者□如山。且道。得箇甚麼。良久云。但願清風生兩腋。不愁無路到人間。太尉。新營華館。喜見落成。供佛飯僧。以伸慶懺。適來智海天寧二老。已為諸人。委曲發揚了也。又教慧林。說箇什麼。然則世尊三昧。迦葉不知。迦葉三昧。阿難不知。慧林三昧。諸人不知。且據慧林三昧所觀。太尉高堂峻宇。庭竹池蓮。宛若山林。不類城市。又恐動土興工。損害物命。庶憑清淨之因。以滌過悞之咎。大凡損害物命。勞役人夫。無出修造。昔曹將軍。晚年居處踈漏。家人請加修葺。曹公曰。時方大熱。墻壁瓦礫之間。百虫生長。不可傷生。家人曰。微細虫命。既不可傷。昔公為大師領大兵如何。曹公曰。我為國事時。未甞私喜怒輙戮一人。如曹將軍。真善用其心者。經云。佛子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又王大王問雪峯和尚云。擬欲蓋一所佛殿如何。峯云。何不蓋取一所空王殿。王云。請師樣子。峯展兩手。後雲門云。一舉四十九。師云。這箇殿子。久無人覷著。直得梁柱傾斜。墻壁頹落。不是雪峯重新建立。多少人枉用工夫。貧道。今日因行不妨掉臂。為諸人撑拄一上。會麼。空王殿子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