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慈受懷深禪師廣錄
 (侍者)善清.善隨.宗先.普紹 編

慈受深和尚語錄序

    右朝散郎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賜紫金魚袋  韓駒 敘
  古之教者。未始不以文字。至梁達磨。始不立文字。以教其徒。然謂之不立。則文字已彰。而況其餘乎。自達磨以來。凡為人師者。其徒往往私記其說。謂之語錄。蓋今禪說之在天下。無慮數千萬言。又安在其為不立哉。若知文字性空。說本無說。則雖數千萬言。猶為不立也。
  慈受老人。始居資福。退而菴于蔣山之崦。累年。名益有聞。由是六遷法席。三奉天子之命。所至。學者歸之。其平生所說法具足矣。有能聽之。如樹林水鳥。則人得以悟入。其功不細。稍尋繹之。則豈獨說法者之過。為之敘者。與有罪焉。紹興三年。十一月旦日。

  慈受深和尚廣錄目次

卷第一
  序  資福禪寺語錄  焦山禪寺語錄  慧林禪寺語錄

卷第二
  偈讚

卷第三
  序  慧林禪寺陞堂頌古上

卷第四
  頌古下

  慈受深和尚廣錄目次(終)

  

  慈受深和尚廣錄卷第一
  慈受深和尚資福語錄

    侍者 善清 編
  師於政和三年。八月初十日。在長蘆受請。拈起帖云。不奈諸人苦再三。薄緣終是自多慚。曉猿夜鶴應相笑。特地伸頭入閙籃。
  便度帖。與維那。
  師於祖照禪師手中。接得法衣云。雞足收藏之後。雲鎖千峯。曹溪分付已來。聲傳萬古。若非宗門苗裔。祖室兒孫。誰敢承當地底。遂展開云。不圖特地光華。且要毛色有異。
  披法衣了。師顧示大眾云。要見拆半破三。唱九作十。須向高高處。與諸人相見。
  師遂陞座云。塵埋古鏡久偷安。匿耀潛輝度歲寒。今日光明藏不得。虗堂高掛任君看。莫有分妍別醜底麼。便請出來鑑照。
  僧問。師今已受儀真請。末頭一句若為宣。師云劄。進云。一字流通。千車同轍。師云。曹溪路上少人行。進云。須知雲水難藏。自有龍神推出。師云。老僧不知。僧問。昔日北禪請不去。今朝資福便承當。為復是因緣有地。為復是時節使然。師云。流水下山。方圓任器。進云。有心用處還應錯。無意求時却自然。師云。有心無心都未是。
  師乃云。開頂門正眼。照古照今。放腦後神光。無內無外。若是箇中人。於照處不留情。光中常獨露。問處似箭鋒相拄。答處如膠漆相投。拈出向上鉗鎚。拽出金剛寶劒。正當恁麼時。還有相見麼。不見趙州云。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既然如是。因什麼到者裏。三間茅屋。一請便行。良久云。劒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投病出金缾。
  師在長蘆辭眾。僧問。師今欲入紅塵去。臨岐相別意如何。師云。黃葉紛紛古路頭。進云。自慚多逆順。不得從師行。師云。著上芒鞋未是遲。進云。特把一聲歸去笛。夜深吹過汨羅江。師云。又却恁麼去也 師乃云。一動一靜。似野鶴之翱翔。或卷或舒。如浮雲之聚散。休分南北。豈有去來。道人之心。亦復如是。若恁麼也。便乃紅塵閙市。虎穴魔宮。觸處皆渠。無往不利。青山綠水。頗稱幽情。紅蓼白蘋。頓光行色。便請。輕帆高挂。短槳頻搖。一句臨岐。不勝珍重。
  師於八月十七日入院。便歸方丈。踞座云。摩竭當年獨掩關。銀山鐵壁莫追攀。如今大施門開也。魔佛休分聽往還。
  遂鳴鼓陞座。
  僧問。遠別碧蘆江岸。已屆白沙道場。如何是不動尊。師云。一時坐斷。進云。風行草偃去也。師云。看取令行。進云。作家宗師。出世太晚。師云。鞏縣茶瓶 師乃呵呵大笑云。數間茅屋不堪憂。底事來為粥飯頭。賴有劫初鈴子在。隨貧隨富自風流。只如劫初鈴子。如何樣度。作何音響。遂將拄杖。卓一下云。輕輕一振動乾坤。
  上堂。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云。打鼓弄猢猻。進云。見後如何。師云。鼓破猢猻走。
  續有僧問。鼓破猢猻走。意旨如何。師云。伎倆俱休。進云。不因一事。不長一智也。師云。汝休未得 師乃云。未得入門者。時中須有交涉。已得入門者。却要無交涉。已得入門者有交涉。如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未得入門者無交涉。似捨父逃走。無有到家之期。然後有交涉。却要無交涉。無交涉中。却要有交涉。直饒到者般田地。正是門裏出身。須知身裏出門。且道。身裏出門一句。作麼生道。曾被佳人和淚罵。至今羞見雨中華。
  重陽上堂云。年年此日是重陽。籬菊如聞去歲香。莫笑枝條太枯槁。從今別有好商量。會麼。已得真人好消息。且道。是什麼消息。新米麻餈滋味好。那堪喫處著沙糖。
  上堂。卓拄杖一下云。資福一著。商量即錯。明眼衲僧。無繩自縛。又卓一下云。資福一竅。最玄最妙。直下會得。教儞冷笑。
  上堂云。有問有答周遮。無言無說話墮。直饒頑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