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愚菴智及禪師語錄
 (門人)觀通.溥震.正除.希顏.忻悟.至寶.寶盈.慧鏡.道彞 等編
徑山和尚愚菴禪師四會語序

  或問於濂曰。世間至大者何物也。曰天與地也。曰至明者又何物也。曰日與月也。曰然則佛法亦明且大也。其與天地日月齊乎。曰非然也。曰其義何居。曰天地日月。寓乎形者也。形則有成壞。有限量。雖百億妙高山。中涵百億兩曜。百億四天下。以至于恒河沙數。皆有窮也。皆有止也。此無他。囿乎形者也。若如來大法。則不然。既無形體。又無方所。吾不為成。孰能為之壞。吾不為後。孰能為之先。吾不為下。孰能為之上。芒乎忽乎曠乎漠乎。微妙而圓通乎。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真如獨露。無非道者。所以超乎天地之外。出乎日月之上。大而至於不可象。斯為大矣。明而至於不可名。斯為明矣。是故以有情言之。則四聖以至六凡。或迷或覺。佛法無乎不具也。以無情言之。則水火土石。與彼草木或洪或纖。佛法無乎不在也。三乘十二分教。不能盡宣也。八萬四千塵勞門。不能染汙也。嗚呼。假須彌山以為筆。香水海以為墨。書之以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數劫。其能盡贊頌之美乎。然而佛法固明且大也。其靈明之在人也。萬劫雖遠。不離當念。一念不立。即躋覺地。亦在夫自勉之而已。濂雖不敏。每遇學佛者喜談。而樂道之初。不以其證入淺深而有間其意。頗有見於斯也。徑山住持愚菴禪師。得法於元叟端心。四據名籃。敷揚佛法。以聳人天龍鬼之聽。緇素相從如雲歸岫。其弟子觀通等會稡成書。介吾友用堂楩公來徵文。以題其首。濂懸燈而孰讀之。其解人膠纏。如鷹脫絛鏇。摩雲而奮飛也。其方便為人。如慈母愛子。一步而三頋也。其全機大用。如大將臨陳。旗鼓動而矢石集也。誠一代之宗師。而有德有言者歟。雖然。不二門中一法不立。何況於言。覽者當求禪師言外之意。使意見兩忘。而忘忘亦忘。方近道矣。嗚呼。佛法超乎天地之外。出乎日月之上。豈細故哉。人患不求之爾。今極其贊頌。而書于此錄之端。實欲起人之敬信也。繪畫虗空。非愚則惑。濂盖無以遠其責矣。洪武八年二月二十一日。翰林侍 講學士中順大夫知 制誥。同脩 國史兼 太子贊善大夫金華宋濂序。

  愚菴及禪師語錄總目

第一卷
  隆教禪寺語錄(三十條)

第二卷
  普慈禪寺語錄(三十九條)

第三卷
  杭州淨慈報恩禪寺語錄(三十四條)

第四卷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語錄(一十一條)

第五卷
  再住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語錄(五十九條)

第六卷
  小參(一十三條)

第七卷
  頌古(五十五首)  讚語(三十五首)

第八卷
  偈頌(三十三首長短句)

第九卷
  偈頌(一百七首五七言)

第十卷
  自題(五首)  書跋(十二首)  附  塔銘(宋濂撰)

  愚菴及禪師語錄總目(終)

  

  愚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慶元路隆教禪寺語錄

    門人 觀通 等編
  師於至正壬午十月十日。承行宣政院疏請。入寺。指山門云。峯巒海湧。樓閣天開。是處是彌勒。無門無善財。
  祖堂。祖祖相傳。佛佛授手。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
  據室。頋左右云。這裏無密室傳授底法。諸人簇簇上來討個什麼。拍禪床便起。
  陞座拈香云。此香天地萬物。同體同根。至尊至大。本支百世。無壞無雜。彌高彌堅。虔爇寶鑪。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欽願。山如礪河如帶。丕萬世太平之基。車同軌書同文。廓四海無為之化。
  次拈香云。三世諸佛無傳授。歷代祖師無傳授。天下老和尚無傳授。隆教今日此香爇向鑪中。供養前住杭州路徑山興聖萬壽禪寺第四十八代慧文正辯佛日普照禪師。元叟端和尚。諸人且道。畢竟為個甚麼。以香扣鑪三下。便燒。遂就坐。吉祥和尚白椎罷。僧問。釋迦不出世。達磨不西來。佛法徧天下。談玄口不開。和尚今日出世。畢竟為什麼邊事。師云。蛇無頭不行。進云。既是釋迦不出世。為甚四十九年說。師云。法久成弊。進云。達磨不西來。爭奈少林有妙訣。師云。年老成魔。進云。佛法天下徧不徧。談玄之口開不開。則不問。和尚為國開堂。皇恩佛恩。憑何報答。師云。有眼者見。有耳者聞。僧禮拜。師乃云。海日高明。海天空闊。峯巒海湧。樓閣天開。頭頭無上妙門。在在金剛正體。諸佛出世。以訛傳訛。祖師西來。將錯就錯。一大藏教誑[言*赫]閭閻。明眼衲僧自救不了。但能無心於事。無事於心。便見堯風蕩蕩舜日熈熈。天清地寧。民康物阜。山僧道薄人微。遠承院命。三江九堰。航海梯山。為國開堂。舉揚宗旨。無一絲毫瞞諸人。諸人亦無一絲毫瞞山僧。冀各存誠。共相委悉。
  復舉。僧問百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