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曰。末法精進幢。天下思見久矣。惜余不能文。姑述其槩而繫之以詞。以俟夫後之作者焉。詞曰。
  濟北之道。痛快活脫。大用現前。機先一喝。子孫嗣之。化有隆汙。惟其道用。隱顯不殊。伊昔妙喜。象龍濟濟。一傳再傳。妙峰崛起。迨茲友雲。雅趣高深。大梅懶瓚。千載同心。末習競趍。波頹瀾倒。不有斯人。孰識古道。佛頂巖巖。遺蹤絕攀。巋然一塔。下瞰群山。金剛眼睛。如鏡照像。啟之者誰。一燈在望。勒銘螺岡。用顯其光。妙峰一脉。吾將見其復昌。

  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卷之六
  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卷之七

    小師 善遇 編

  跋
  跋護法論

  杲日麗乎中天。通天下等受其照。惟翳膜在眼者不及見。既不見故生疑。既生疑故謗且毀矣。明眼者咲而憐之。憐其自謗自毀。於日何加損焉。世之人迷妄覆心。未由醒悟。反致疑謗於佛法者。盖類此也。昔無盡相國張公作是書。今漢陽畊野劉居士復刊以傳。謂之護法論。所謂獲法者。非護佛法也。護世人疑謗之心也。所謂論者。非論也。滅翳之神藥。刮膜之金錍也。能服膺是說者。雖生盲亦當瞭然。

  跋梵行品

  身無所取。法無所住。梵行其可得耶。一切佛法疾得現前。梵行果不可得耶。了知境界如幻如夢。梵行果有耶。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梵行果無耶。當時法慧菩薩遭正念一問。捩轉鼻梁。正念天子被法慈一答。塞斷喉吻。二三千年與奪未决。邇者華亭祚上人求吾友良毒海書梵行一品而誦之。倘能向未展卷前揭開頂門。正眼照破得失有無。非但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亦且使古人鼻裏喉裏各各出得一口氣。

  跋賢上人送行詩軸

  離文字之學。一變而為語言。再變而為音韻。又變而至於詩。極矣。蜀中賢上人南詢將歸。詩以贐者凡三十五人。成大軸。噫。蜀至浙萬里。出而求者此歟。得而歸者此耶。雖然。余又聞圓悟見東山時。聞舉小艶詩半絕有省。以半絕較是軸。何啻百倍。然則賢所聞過於圓悟者遠矣。又豈容槩作詩會。

  跋雪巖和尚主丈歌

  曾大父巖翁和尚居大仰時。甞將主丈子鞭龍撻象。又甞為主丈子作歌。紀其功烈。沒後三十年。松雪居士見而書之。今遠山首座得而傳之。歌則任書任傳。主丈子却是吾家舊物。不許諸人動著。

  跋幻住和尚法語(三)

  延祐己未秋。幻住師迫於瀋王之命。引起一路葛藤。余與愚谷俱在聽列。越五年師沒。聽者如失栖之鳥隨風西東。今又十三年。存者無幾矣。忽愚谷訪余九峯間。相見如隔世。閱是軸如夢語。故述一偈以寓所感云。幻師開口示心肝。流落藂林作語看。我亦當時曾錯會。至今聞著鼻頭酸。
  從古以來被箇禪字。惱殺天下宗師。走殺天下學者。未透者被禪礙。已透者被禪縛。近年禪社不古。宗師學者相逢未甞蹉口道著。及觀幻住老人之偈有云。門前剩得一堆禪。此語是褒耶是貶耶。謙禪人既寶之。且請自道一句看。
  老幻住三則沒人情話。一如塗毒鼓。一如吹毛劒。一如養由基箭。鼓聲中掩耳。劒刃上翻身。箭鋒頭囓鏃。總是衲僧餘事。就中別有一機却難迴避。且道是那一機。樹頭飛起楊州鶴。

  跋錢舜舉食葉蚕圖

  蠶以繭化亦以繭累。方其食葉之際。思累乎思化乎。大地一葉也。黑頭皆蠶也。曰累曰化。非余所知。且不知其以何為繭也。一食一眠。當自猛省。

  跋莊子畫像讚軸

  翹翹招招。飄飄蕭蕭。子昂筆下有莊子。展兩手兮遊逍遙。于于喁喁。刁刁調調。諸公言下有莊子。集眾妙兮成牛腰。噫吁嘻。當時若會展手意。風一息兮萬籟聲消。

  跋文殊問疾圖

  通身是病。通身是藥。老倒維摩。自無發落。被人逼得口生膠。却賴文殊添註脚。誰知不二門。語默皆成錯。展開圖畫咲相看。傀儡一棚無綫索。

  跋補陀頌軸

  聞所聞盡。覺所覺空。空所空滅。寂滅現前。這箇是圓通大士全體出現處。懌堂喜維那親到補陀。親見大士面目。未審這箇那箇同耶別耶。同也好。別也好。同別俱非了了。春光如夢過無蹤。滿地落花人未掃。

  跋普說(二)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承言者喪。滯句者迷。觀佛祖訓誡若此。言句於人奚益哉。余因若愚長老率眾勸請普說。不容推避。如虫禦木偶爾成文。何甞有實言實句實義者哉。今若愚摺紙為梵夾。復命寫出。又有所不容推避者。既談於口。復書於手。雖非要譽。亦孔之醜。
  如上許多閑言長語。盖一時迫於初機所請。不得已而應之耳。希雲既親見親聞。自當相與掩醜。何乃置此於行囊中。是欲故揚之耶。前途或遇作家。奪畀炎火痛罵一上。政是切心為我者也。希雲却不得面熱。

  跋墨書華嚴經

  華藏世界海。微塵數佛剎。盡在普賢大士一毛孔中出現。如今諸佛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