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夜潮漲。篙人拂晨霜。飛雪洒頭上。新春有餘寒。旭日照萬象。明朝到匡廬。足以慰嘉賞。
  題曰。舟中有感。乃有萬事滅料想。并殉物聊俯仰。及明朝到匡廬之句。蓋是赴永福之命時所作歟。又有赴番易。請舟至池口。阻風所成者。以所寫本脫誤殊甚。故不復收。

  次韻送持首座

  三五十五。南山石虎。二三非一。魚稠網密。放去收來。有何法則。擘開臨濟三玄。[翟*欠]瞎頂門一隻。皷無明山上之雲雷。轟煩惱海中之霹靂。不惟三世諸佛六代祖師天下老和尚。膽戰魂驚抑使毛凡道敗善根非器眾生一一眼橫鼻直。是所謂天宮說法離四句絕百非。看象龍之崢嶸乾坤太窄。

  次韻送合西堂

  拈出分明主中主。何須更擊雷門皷。聲前領旨謾徒為。句後精通非衲子。顯出百千三昧門。象龍雜遝狐兔奔。虎須倒捋笑臨濟。不妨賣弄閑精魂。從來此話無人識。魯祖見人空面壁。垂慈端不在多言。萬別千差宜賞識。頂門電卷星馳。脚下波翻浪激。殺活臨時。箭鋒相敵。土上加泥施棒喝。拄杖聊將太虗撥。東西南北沒商量。八萬四千俱解脫。豈特如此而已。更看輝天鑒地。

  次艮岩和尚心庵歌韻

  幻住老人剛咄咄。一箇心庵著不得。只知開口便成非。當年馬祖如何即。天邊明月不可比。庭際雪寒何處覔。也不喚作庵。也不喚作物。無名無字盡包藏。三界茫茫有何極。長伸兩脚眠快活曾無敵。四面沒遮欄。太虗何迫窄。從教拽下面前簾。是聖是凡俱不立。若言萬象是同參。我道偶然成窒塞。鏡無塵休更拂心是庵兮庵是心。限甚天南并地北。

  送仲禪人參徑山

  多人乞語上徑山。仲禪亦向那邊去。集雲峰下四藤條。拈來打落龍王鼻。欽師被惑猶等閑。豈在馬師圓相間。即今休居只亦啞。他年來必無人罵。

  送瑛禪人之廬山

  瑛禪來澹湖。兩夏如一日。四大雖少安。一念頗真實。咄咄聽吾言。扎扎用心力。捨近而趨遠。舉枉而措直。所以日用中。有損而無益。三玄妙法門。何曾立閫域。佛祖本同途。太虗無影迹。有如摩醯羅。竪亞眼一隻。息妄當自知。求真轉難覔。此行遊廬山。參盡好知識。萬境豁然空。神機逈然出。他日再歸來。掀眉笑何極。

  送輝禪人遊浙

  三要三玄。鑑地輝天。權實照用。眼目定動。妙挾兼帶。遍周沙界。一一分開有主賓。全機出沒俱無碍。住則不似。似則不住。浙中清水白米。喫了知慚知愧。頂門[翟*欠]瞎摩醯。管取拈匙放筯。

  送寧藏主

  寧可截舌。不犯國諱。一句截流。長人入水。轉得身來萬仞崖。千重百匝難回避。拈燈籠擊露柱。崑崙兒。眉卓竪。爍破摩尼藏裏珠。無限清光照天地。

  送溥禪人遊嶽

  南嶽山高。澹湖水淺。山高難登。水淺易見。擬把長竿釣巨鰲。莫教失却釣絲線。水茫茫。尋不見。踢倒峰頭八字碑。娘生兩眼明如電。

  次虗谷和尚韻送覺侍者

  出袖入袖金鎚。從來佛祖傳持。不問是凡是聖。一槌擊碎無遺。信手拈來不擇。物物頭頭暴白。須知萬里神光。到處輝騰顯赫。豈在多多和和。特地討縫吹毛。若不當頭坐斷。轉見以訛。傳訛。渠深自然有水。空洞元無表裏行看五髻峯頭。井底蓬塵競起。摩尼吒哩悉哩。總是吾家奧旨。
  宗門達士。所倡法句。非同新學小生。習為聲律嘲風詠月之詩。乃拘拘為韻也。但以聲音聊彷彿相近。即押為韻耳。然若夫浙人雅音。出口成章。自然諧叶。必不押毛字同和字作韻。唯福建問尊宿。往往押高刀毛毫等字於歌戈韻內耳。虗谷和尚。乃婺州人。婺雖在浙。而語音甚為聱牙。今押毛字於和訛字間為韻。蓋其鄉音耳。又每見福建間語音高音歌刀音多毛音摩豪音和。且如於今東山空禪師偈頌。盛行於世。槩可見也。如四威儀頌。押到字與坐箇字作韻。又押做字與住醋字作韻。又押道字與座字作韻。如此者蓋亦略相近耳。又凡人曰。蛇虎等尾曰尾巴。乃正書巴蛇之巴字。平聲。邦加切。而東山送璉兄之雲門偈。押在去聲韻內。字作尾靶。乃去聲。必駕切。且靶者。乃是轡革。御人所把處物也。此乃大達宗師臨時落筆。但以示人真正法眼。誰管誰何。今者後生。略去參禪。唯欲學習言句。又奚可同年而語也。

  送福藏主遊徑山

  江浙迢迢去復來。水飡風宿興悠哉。須知入林不動艸。從教古路生蒼苔。酧僧問字但與說。不說此道今如灰。君不見。峰頭萬仞龍門開。宿客不來魚曝腮。
  此亦是律體。變為古體也。

  送義侍者遊浙

  勝義諦中真實義。八萬四千塵勞門。一句不來慚拙訥。黃河九曲出崑崙。珠有采而川媚。玉無瑕而石溫。行盡吳頭楚尾。眼頭清濁須分。颺下犀牛扇子。等閑坐斷乾坤。四七二三俱罔措。百千諸佛競頭奔。
  此一首又別。前六句聲音。似李白詩。後六句不似也。又自第四句。至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