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即休契了禪師拾遺集
 日本 及藏主集錄

  

  金山即休了和尚拾遺集
  釋迦像

  持錫擎盂示化儀。結跏蓮坐又巍巍。何須善現更伸請。舍衛王城一轍歸。

  古寺瓦礫中甆佛現光

  毫相騰騰灰燼間。匪金匪玉匪栴檀。十成好箇天真佛。莫作尋常陶瓦看。

  布袋和尚

  背負肩擔徒費力。時人有幾識機權。何如拋却布囊好。歸去來兮兜率天。

  踏蘆達磨

  西來語不契梁王。萬頃秋江一葦航。祇道懷羞衝浪急。誰知入水見人長。

  裴相國

  山崇十二全黃檗。位重三公弼大唐。五季隨更炎宋換。度泥一笏話頭長。

  岳知客歸國清

  煙筇日日渡江皐。北送南迎不憚勞。何似者回休歇去。五峰靜處聽松濤。

  送元寮元

  別峰見後何曾別。明月清風挂杖頭。東楚西吳從踏徧。太湖依舊跨三州。

  題瑤首座瓢苗集

  秦城築土杵無杷。漢祖斬蛇劒有鋒。拋向扶桑日頭裏。唐人誰解辨來蹤。

  趙州七斤衫話

  七斤衫子出青州。一葉舟橫古岸頭。日暮途長人不渡。何妨載月過滄洲。

  送僧歸雙林省師

  海門親見海雲師。江月團團印夕輝。檮樹雙雙同一照。何消圓相別呈機。

  和知客

  到與未到喫茶去。和盤托出見情真。在家既善迎賓客。徧歷何嫌少主人。

  畫鷄冠

  秋花矮矮擁高冠。鷄頂休爭染血丹。天寶盛時無此象。不堪寫出與人看。

  木石

  蒼壁春生氷雪枝。夏蟲不敢近根飛。石橋南畔先曾見。幾樹含秋獨鶴歸。

  送廣維那

  大音倡出廣長舌。楊子江濤撼甕城。巖內頭陀驚起定。吳中浮佛亦吞聲。

  送珍藏主

  往來是藏不相瞞。西蜀東吳豈兩般。庭栢夏炎枝鎖翠。井梧秋冷葉飄丹。

  送及侍者

  鷄聲唱徹炎天曉。已向聲前契祖機。楊子江流東入海。臨流未可買舟歸。

  出山相

  霜宵逃出王宮去。凍得雙睛擘不開。誤認星兒為正見。誑人又出雪山來。

  送杲書記

  海柳花時出戶迎。花曾未老又催程。何如南北渡江客。兩不相知無怨情。

  送道場春知客之金陵

  苕水春深碧似苔。曾將煑茗接方來。六朝豪傑多沉醉。喚醒何妨與一盃。

  題龍王請羅漢齋圖

  龍王宮裏飽香齋。渡水穿雲費往來。何似凌虗振金錫。朝遊南嶽暮天台。

  送澄首座

  摩訶衍法何言說。試假山藤示一機。楊子攪乾無滴水。炎方散作雪花飛。

  送巖上人拜祖塔

  道固巖巖不可鑽。湘潭樣子亦難傳。更尋知識瑠璃殿。無影樹頭從駕船。

  送璞上人禮祖塔

  抱璞投師貴琢磨。未能成器又如何。不妨撥草叩諸祖。青塔纍纍鎖綠蘿。

  次韻送雲巖大師

  權門要路長羈鎖。山水清華豈得遊。爭似河西閒散士。五湖風月一筇秋。

  摭侍者歸明州

  座上笑花雙眼活。摭芳拾秀謾誇奇。翻身踏倒長汀子。放出中天青鳳兒。

  寄成元章

  吳楚相分十七年。片音曾不到吟邊。想知道體無離合。月白風清共一天。

  達磨隻履相

  熊耳峰前示密機。何聲何跡到人窺。無端逢著嶺頭使。一種行藏誰不知。
  梁王對語不投機。一葦橫江去似飛。可是九年無折合。又擕隻履向西歸。

  達磨忌拈香

  竺乾宗破六師眾。震旦花聯五葉芳。此日風前追往事。令人又費一爐香。

  送安藏主

  柴片拋下便抽頭。活似盤珠不可留。鰲頂望窮雙眼老。海東那得共乘舟。

  半身達磨

  西來東土為傳心。心作麼傳謾誑人。語觸梁王無避處。至今不敢露全身。

  贊日本松嶺和尚

  松嶺孤高當海東。四方莫不仰宗風。道場三坐皆昌化。正續綿綿起少嵩。

  送相士

  象緯能從掌上分。星禽尤善化中論。古今窮達無逾此。獨許兼通天地根。

  送基上人

  道學要知弓矢學。由基不許奪機先。千鈞一發看他日。射破虗空作兩邊。

  送欽書記

  高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