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隱住菴

  住院住菴無大小。都來只要藥頭靈。祥公不下蓮峰頂。冷語閑言自好聽。
  不辭杓柄手親提。入水何妨更入泥。海上士民緣已熟。好教一一到曹溪。

  送戩履菴住宣城多寶

  草屋單丁非是陋。千倉萬礎豈為榮。杖頭突出金剛眼。贍部洲中話自行。

  行化途中偶作

  六度門頭第一機。皎如千日晝揚輝。相逢不憚頻頻舉。自是時人會者稀。

  勉習三經(并引)

  洪武十一年 皇上以萬機之暇愍。念吾徒為佛弟子。鮮能精通教典。深究禪學。特頒 睿旨。俾習般若心經金剛楞伽。晝則講演。夜則坐禪。務期曉達。豈非古佛應化而弘宗教者耶。臣僧文琇。誠慮吾徒不能。仰承 聖意。精勤習學。因說七偈以勉焉。
  聖皇親受靈山記。手執金輪御萬方。詔諭僧徒令講習。叢林頓覺有輝光。
  印心莫讓楞伽妙。蕩相無如般若親。會得三經真的旨。千紅萬紫一般春。
  了知緣句非緣句。要識真空本不空。轉得身來堪喫棒。却將消息與君通。
  佛法淵源豈易窮。直須日夜痛施功。一朝覰破經頭意。鐵壁銀山有路通。
  得旨須令見莫偏。禪非異教教猶禪。羣盲摸象言諸色。究竟何曾得象全。
  註釋諸師各本宗。同中有異異中同。但當體取如來意。莫墮尋常死語中。
  窮通教典與參禪。是大因緣非小緣。幸遇 聖君能注意。吾徒何事不加鞭。

  看花示楊月軒

  偶來東院一凭闌。紅白花開錦綉團。最愛南泉好言語。時人只作夢中看。

  寄盈藏主

  海雲道人到江上。夜話知兄在海雲。却是八年前會處。真如松下日初曛。

  寄靈源講主

  老來萬事已都忘。日月昇沉一任忙。喫飯著衣隨分過。了無心念想西方。
  七軸靈文一篆烟。閑房消盡世間緣。夜深燈暗鼠虫出。翻落茶瓢臥榻前。

  江居自述寄元一宗

  平生癡鈍百無能。結得茅茨在釣汀。接脚柴牀榆木枕。夜多一覺到天明。

  江居雜言

  聖皇不忘靈山記。詔起叢林有道僧。高據大牀譚大法。果然續得少林燈。
  閑齋獨掩晝沉沉。碧色浮階蘚暈侵。一住江皐今十載。世間誰識道人心。
  壁粘祖偈風吹落。簷罥蛛絲雨打開。滿徑綠陰花落盡。門前百鳥不曾來。
  一室寥寥秋夜長。悠然獨坐破柴牀。明明有句道不出。江月松風自舉揚。
  勸人架屋著閑漢。平地上堆三尺泥。三世如來不知有。養雞意在五更啼。
  虎馴當道翟三叔。鬼助開基響大師。一片江光淨如練。倚闌獨立夕陽時。

  次韻答蘖菴

  道人行處火燒冰。湊泊那容座主僧。箇是木瓜真種草。光明輝耀劫前燈。
  識塵緣影久銷沉。萬境紛紜作麼侵。坐斷古今空佛祖。海風推月到天心。
  祖庭觸處蔽風塵。鐵石心腸亦愴神。大展挈綱提領手。也知須是斗南人。
  小軒叢竹大江湄。雨足春深笋蕨肥。五彩雲從天外至。一雙鶴向樹頭歸。

  次韻寄慧性泉

  行道匡徒第二頭。茅茨竹榻萬緣休。獻花釋梵來無路。渺渺白雲千頃秋。

  次韻答法性海留別

  坐對圍爐撥冷灰。一聲鴻鴈海邊來。此中不與同人遇。謾把柴門竟夜開。

  寄慶壽獨菴法兄

  丁家寺裏話分携。恰恰黃鶯柳外啼。屆指數來今十載。鬢霜應重似當時。
  瞥轉當頭那一機。逢人專勸念阿彌。昔年扁鵲咸陽去。只說偏能治小兒。
  弟子編成淨土詩。三千里外寄江湄。聲槌普請師僧看。燁燁虹光射布衣。
  秋來吳水不勝清。雲淨燕山月更明。若謂弟兄心不問。也知猶未出常情。

  送僧之徑山(此偈因緣。寄呂敬夫。故著語於每句之下)

  五髻峰高凌碧漢(千聖仰之不及)。長年不見一人遊(可知禮也)。道流志氣吞虹蜺(只恐不是玉)。拄杖穿雲到上頭(未敢相許)。
  石瀨灘頭繫野航(未是到家時節)。山雲漠漠樹蒼蒼(好箇消息)。欽師面目分明在(切忌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見得依然未廝當(玄關更有百千重)。

  題血書楞嚴

  八還辨見七徵心。直向勞生痛處針。於一毫端輕抹過。曉霜紅葉滿東林。

  道山贈周道成

  只在尋常日用中。豈居南北與西東。趙州指出墻外底。何翅高於萬仞峰。

  次韻送盛藏主

  擊碎玄關那一重。千溪萬浦盡朝宗。德山燒却青龍疏。空裏蚊虫弄猛風。

  無鏡

  從來一法何曾立。只箇容成也不留。却笑雙林還有照。尚來臨水自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