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國師聞乃云。欽師猶被馬師惑。師云。馬祖無風起浪。國一隨邪逐惡。雖是解弄精魂。未免二俱失利。致使忠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汝諸人。還知落處麼。鵓鳩樹頭啼。意在麻畬裏。
  舉郢州芭蕉情禪師示眾云。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師云。你有拄杖子。出入得他扶持。你無拄杖子。未免扶籬摸壁。雖說你有你無。且喜不曾失却。芭蕉與麼。用盡自己心。笑破他人口。
  舉汾州昭禪師示眾云。識得拄杖子。行脚事畢。師拈拄杖云。這箇喚作拄杖子。早是頭上安頭。那堪更云識得行脚事畢。大小汾陽。話作兩橛。
  舉鎮州三聖然禪師。問雪峰。透網金鱗。以何為食。雪峰云。待汝出網來。向汝道。三聖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師云。三聖合喫山僧手中拄杖。何故。趕人不要趕上。雪峰可謂沒量大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徑山恁麼批判。汝諸人。還會麼。若也未會。拄杖子為汝指出。遂以拄杖卓一下。
  舉終南山祖禪師問南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如何是如來藏。泉云。王老師與你往來者是。祖云。不往來者。泉云。亦是。又問如何是珠。泉召師祖。祖應諾。泉云。去。汝不會我語。祖從此信入。師云。看風使帆。相席打令。還他南泉。爭奈費鹽費醬。今日忽有問徑山。即向他道。汝莫問藏。且識取摩尼珠。或更問如何是摩尼珠。拈棒便打。
  舉廬山歸宗常禪師。因小師辭。乃問甚處去。僧云。諸方學五味禪去。宗云。諸方有五味禪。我這裏只有一味禪。僧便問。如何是和尚一味禪。宗便打。僧云。會也會也。宗云。道來道來。僧纔開口。宗又打。師云。五味禪一味禪。總拈向一邊。當時這僧見歸宗擬拈棒。拂袖便行。非但靠倒歸宗。管取話行天下。

  佛祖讚
  釋迦出山相

  出山只似入山時。牧女何煩獻乳糜。辛苦幾多都受了。依前鼻孔大頭垂。
  塵點劫前成正覺。六年麻麥又何為。白頭翁作三臺舞。辛苦應緣教小兒。
  棄却輪王入雪山。何輕其重易其難。生憎平地興波浪。榜樣堪留後世看。

  觀世音菩薩

  涼月耀長空。千江無不現。陽春回大地。萬卉無不至。良哉觀世音。悲願亦如是。微塵國土中。尋聲常救苦。維此閻浮提。音聲為佛事。大士圓通門。示以聞中入。眾生以耳聽。是故逐聲塵。大士以眼聽。特顯圓通理。一根既圓通。六根總無礙。聞與所聞盡。聞性亦無得。非惟無受苦。亦復本無救。聞性既無得。是故常能聞。無苦亦無救。是故常救苦。普告世間人。當作如是解。即能悟圓通。與觀世音等。
  椎髻荊釵。提魚出賣。只緣太煞慈悲。現出幾多鬼恠。滯貨于今買者稀。逢人勿索遼天價。
  大士發心無始劫。所事如來觀世音。從因感果若持券。故今獲證名不異。十方世界諸眾生。循環生死受諸苦。一稱其名即往救。是故乃有此嘉號。能救之智即機境。所救機境豈離智。維智維境常互融。是故亦曰觀自在。機境元空智亦無。亦無是解及是說。一切眾生苦永離。剎那頓入三摩地。
  施十四無畏。泥牛吼月。現三十二應。石臼翻空。眾生有盡。悲願無窮。善財歷百十城。難尋蹤跡。文殊具擇法眼。曷選圓通。垂衣宴坐碧巖中。大千沙界揚慈風。寶瓶楊柳舞春風。鸚鵡翩翩下碧空。補怛洛伽觀自在。為人隨處示圓通。

  草衣文殊

  拈玻璃問無著老。著草衣迎呂惠卿。只有這些兒伎倆。何當七佛祖師名。
  頭髮鬆髼身衣蒲。臺山嬴得轉荒蕪。惠卿眼底生花翳。却被人傳作畵圖。
  身以蒲纏手執經。等閑出語使人驚。天生伎倆雖奇恠。也只能謾呂惠卿。

  達磨

  西來要覔大乘器。冷坐九年無轉智。覔心不得已安心。悞殺神光空斷臂。我昔若見則不然。為渠驀胸搥一拳。若也略能知痛癢。急携隻履回西天。免得分皮又分髓。接響承虗傳直指。延蔓從茲不可圖。殃害兒孫竟無已。
  一花五葉謾流傳。老子何曾解會禪。不得神光一臂力。應無良計返西天。
  眼深鼻大兩眉橫。佛法全無要度生。對却梁王云不識。日輪當午打三更。
  渡海浮江作麼生。要傳佛法救迷情。爭知未到支那日。箇箇眉毛眼上橫。
  六宗破後入支那。伎倆須知苦不多。道箇一花開五葉。分明平地起風波。

  寒山拾得

  手裏生苕。猶放不下。嬴得埃塵。徧滿華夏。
  那一句子。不在思量。擎蕉執筆。鴈過瀟湘。
  拾得磨玄玉。寒山把毛錐。擬向萬仞崖。寫此一首詩。雖未形點畵。文采光陸離。渴讀即止渴。饑讀即止饑。除却老豐干。知音今有誰。
  不是顛狂不是癡。或看經卷或吟詩。閭丘曾被豐干悞。却向枯樁覔兔蹊。
  拾得展卷。寒山指月。用無所用。說無所說。惹得豐干饒舌閭丘屈節。謂其起佛見法見。貶向二鐵圍山。也是喚鹿作馬。證龜為鼈。別別別。大洋海底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