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會上。親見親聞。無異無別。建長有氣無出處。從而不識好惡。向大集殿。對眾與之說破。清平世界。切忌訛言。直教天下太平。兵戈絕戰。國安民泰。歲稔時豐。飢則飡。渴則飲。閑則坐。困則眠。於事無心。無心於事。無欲無依。豈不慶快。然雖如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復舉舍利弗問須菩提。夢中說六波羅密。與覺時同別。須菩提云。此義幽深。吾不能說。此會中有彌勒大士。汝往彼問。拈云。舍利弗開眼說夢。須菩提寐語噡言。建長憤氣不甘。一時按過。因成一頌。舉似大眾。夢中演說六波羅。覺時同別苦問他。今曰最明重演說。更無一字有誵訛。阿呵呵。會也麼。好是太平無事日。酌然不許動干戈。喝一喝。
  徑山佛鑑忌拈香云。每年三月十八。憶著痛恨入骨。巨福山上望凌霄。萬重山海煙波闊。謾爇一炷兜羅木。唵(引)噴噴[口*發][口*發]。

  樗寮字阿彌陀經書偈送最明寺殿

  我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親付最明殿。祝壽如滄海。但願得此經。當下明此心。的知胡達磨。元不在少林。

  最明寺殿契悟因緣

  壬戌十月十六朝。最明啟問曰。弟子近日坐禪。見得非斷非常底。師云。參禪只圖見性。若得見性。方得千了百當。最明曰。和尚方便指示。師云。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若識得聖人之心。即是自己本源自性。最明曰。弟子道崇無心。師云。若真箇無心。竪窮三際。橫遍十方。(指燭云。)譬如蠟燭未澆成以前。即是本地風光。本來面目。及至澆成點爇。輝耀雅觀。照徹冥暗。人人瞻望。末後燭盡光極。依舊如前消息。佛出世度人。亦復如是。未出世以前。淨法界身。本無出沒。以大悲願力。示現。出世成道。隨上中下根機。演說三乘十二分教。拈花示眾。為令聖凡人天大眾。明心見性。末後入無餘涅槃。亦如一條蠟燭。無二無別。萬古流通。直至今日。若見此性。直下便見也。良久云。見麼。最明曰。森羅萬象。山河大地。與自己無二無別。師云。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最明言下忽然契悟。通身汗流。乃曰。弟子二十一年旦暮望。今一時已滿足。感淚數行。作禮九拜。師即起。佛前燒香。與之印可。即將自身法衣一頂付之。祝云。公不易到箇田地。宜善護持。令法久住。親付法衣。以表燈燈相聯。續佛慧命。以光末運。萬世愈榮。次為說付法偈。
  我無佛法一字說。子亦無心無所得。無說無得無心中。釋迦親見燃燈佛。

  最明寺殿悟道後。師贈之助道頌五首

  老僧初到與三拳。埋恨胷中結此冤。痛恨忽消開正眼。方知吾不妄宣傳。
  悟了還同未悟時。著衣喫飯順時宜。起居動靜曾無別。始信拈花第二機。
  二十一年曾苦辛。尋經討論枉精神。驀然摸著娘生鼻。翻笑胡僧弄吻唇。
  治國治民俱外事。存心存念自工夫。心思路絕略觀看。佛也無兮法也無。
  壬戌十月十六朝。虗空拳踢不相饒。等閑打破疑團後。大地黃金也合消。

  最明夢一善知識。教訓堅固參禪。惺後親繪供養。越兩年值老僧到。先來參禮。果與夢見一同。契悟後。捧呈所畫頂相求讚

  千煅萬煉工夫熟。感得夢見善知識。力勸加工用行修。果獲契悟心滿足。自彰醜惡自捈糊。佛祖仰望俱失色。老僧更與添一重。(咄)急急如律令勑。

  長書上最明寺殿

  昨使者云。最明寺殿。乃因大風所損百物。天下萬民辛苦。御心中憂閑不樂。以此可見。憂人不憂己。乃是佛菩薩用心如此。老僧雖在病中。亦不憂己。惟憂衲子己事未明。所謂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者是也。佛在世時。因瞿曇種族。將遭大風火難所侵。急來投佛免之。佛云。免不得。何以故。眾生造業之多。共業所感。謂之定業難逃。劫數難逃。若一向安樂如意者。不知罪福來源也。繼即瞿曇種族。被風火爇盡。所以佛有三能三不能者也。記得古德示眾云。昨日洪水大作。華山崩倒。湍壞了數萬人家。你輩後生。知什麼茄子瓠子。語中有理有事。有憂有不憂。當時若有通方作略者。只好與他掀倒禪床。便見一場敗缺。又記得老東山演祖云。不憂諸莊旱澇。惟憂禪和子。不會狗子無佛性話。老東山。纔開臭口。便見鄉談。剋由尀耐。又記得。太宗皇帝因蝗虫大作。喫盡天下萬民稻苗。帝令人捉虫來。自食之云。只喫朕心肝。莫苦我天下萬民。由是。蝗虫便息。此亦是憂民不憂己。若與老東山把手共行。猶較三步在。五濁惡世。成劫住劫壞劫空劫。輪轉不息。便有大三災。風災火災水災隨之。欲界天。色界天。尚不免也。又有小三災隨之。病苦飢苦儉苦。五濁世中。必難逃矣。惟有前身作福。今身受也。若前身作業者。定定今身後身。更後身受也。絲毫無差。所以。佛出世。勸人作福避罪。息貪嗔癡妄念之業。修戒定慧三無漏學。從淺至深。從凡至聖。從劫至劫。乃至無數劫。功行圓滿。必能證佛大果。却來五濁世間。隨機為說最上乘法。悉令證入阿耨菩提。亦無菩提可得。亦無證入之理。所以千佛萬佛。唯以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