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弗誇。庶幾覽者。隳彌戾車。

  真際銘贈詣首座(道初)

  凡厥有生。同一真際。覺妄為因。能所斯蔽。既失正覺。反合塵勞。棄本逐末。舍父而逃。從冥入冥。由妄續妄。苦海沉淪。死生流浪。豁然靈悟。合本妙覺。覺妙元明。無脫無縛。真以妄立。妄滅無真。凡名聖號。幻影毛輪。幸自元無。若為打破。更問如何。泥多佛大。

  覺照銘

  覺而常照。照而常覺。一性圓明。萬機昭廓。覺者為誰。照者何物。能所頓空。全體出沒。不於三界。而現身相。乃知此室。無背無向。經行坐臥。常在其中。匪召而應。風虎雲龍。

  硯銘并序

  雲岩經藏記。黃太史為死心禪師作也。有以其親墓誌。劖于碑陰。死心見而詬之。辟歷析其半為灰燼。而藏記儼然。厥後藏殿回祿。碑亦不存。抑有數爾。天曆間治殿基。僧於深土得小片。吾友秀實翁求得之。斵而為硯。三分其厚。廣則十倍之。縱又倍其廣之半。秀潤如紫玉。背有佛字。實魯直書也。求余作銘。銘曰。
  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其不壞者。粹然而溫。斵而為硯。天葩吐芬。覆視其陰。有佛之文。匣而藏之。不見其跡。炳然金軀。隱于聚墨。善知眾藝。四十字母。於以發之以迪群有。

  性空銘

  諸法本來。空無自性。一句當機。十方普應。四十九年。橫說竪說。石上栽華。水中捉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翠微禪板。臨濟蒲團。

  密室銘

  於穆是室。綿綿密密。八面四方。針劄不入。別有一機。電激星馳。大千剎海。不隔毫釐。左轉右轉。即隱即顯。山冷雲寒。波澄月現。

  大冶銘

  大冶洪爐。星飛火迸。點鐵化金。鍛凡鎔聖。萬鈞之器。何莫由斯。一模鑄就。豈假鉗鎚。不有其體。孰彰其用。道合乾坤。風行雷動。

  介石銘

  孰據於德。介然如石。將從之遊。以究厥極。石兮石兮。其介若此。人兮人兮。胡不相似。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地老天荒。孰知予者。咨爾介石。持之有常。匪玉其蘊。而有耿光。

  則堂銘

  我此法門。以悟為則。一室洞開。中虗外寂。絲毫繫念。瞥起情塵。六鑿交闘。三途業因。一心不生。萬境自淨。燕坐其中。是大圓鏡。愽山煙滅。午鼎風傳。草深一丈。真規凜然。

  知足軒銘贈燈藏主

  受想坑穽。色聲鴆毒。何以處之。安分寡欲。智照戶牖。法堂床褥。壞衲纏身。甘露實腹。澹然無營。物莫我瀆。月冷風高。山明水綠。是故此軒。名曰知足。

  鑑止軒銘

  欲觀乎動。必鑑其止。我性本靜。有若此水。前波既息。後波不隨。鑑兮鑑兮。清且漣漪。六窗洞開。宿雨初霽。止兮止兮。海印三昧。

  性空銘

  自性元空。不可描貌。一念不生。何其昭廓。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入此法門。自忘知解。寒灰烈燄。槁木陽春。聖凡情盡。覿體全真。

  白雲山舍銘贈塤書記

  青山之青。白雲之白。舍於兩間。亦孔之適。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而山而雲。幻影毛輪。舍者為誰。適亦何有。一心不生。萬法無咎。三際一息。大千一區。吾非斯人。其孰與俱。

  涵春室銘

  我此環堵。中虗外密。一爐松火。半窗紅日。擁衾而坐。展脚而睡。豈不懷思。立雪斷臂。仰高而跼。俯厚而蹐。融融涵春。乾乾夕惕。

  山堂銘

  天目之山。綿亘千里。磅礴逶迤。屹然東峙。偉哉崇福。踞乎其陽。惟茲夢菴。始搆斯堂。八窗既闢。萬景献酬。亦有師賓。能如西丘。西丘已矣。遺風亹亹。何以銘之。高山仰止。

  了菴和尚語錄卷第七
  了菴和尚語錄卷第八
  法語

    小師比丘 景毅 大圓 等編

  示欽維那

  士之慕於道者。日用敻然與流俗異。鞠其所存。未始不由忱信痛敬。而能致然者。雖安利勉行之不同。其為敬信則一也。何則非敬則無以起信。非信無以成敬。始於一念。終於永刧。而莫我渝者。其唯大丈夫哉。嘉禾欽維那。頃甞從予遊。澹靖淳謹。切切於斯。乃以敬菴榜其室。求余發其義。以道其至。庶幾不陷於邪妄之域。予既憐其誠而壯其請。謂之曰。大哉敬乎。三世聖人。歷代開士。莫不自此而出。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莫不自此而生。神通光明。辯才智慧。菩提涅槃。真如解脫。莫不由斯而起。三途六趣。生死輪回。煩惱塵勞。無明惡業。莫不由斯而斷。斷無所斷。無所不斷。起無所起。無所不起。生無所生。無所不生。出無所出。無所不出。如是了知。如是成就。於法於心。離諸執著。所謂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豈惟天台智者。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當知山僧即今與汝。向多寶塔中。平分半座。如是如是。雲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