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了菴清欲禪師語錄
 (後學)一志.元浩.可興.文康.祖運.志道.祖杲.得度.善慶.元寶.慧朗.海壽.祖灊 等編
南堂了菴禪師語錄序

  予壯齡時。與千巖長公。為方外交。千巖以南堂禪師偈贊示予。予讀之。驚曰。是有所證悟者之言也。絕枝蔓。去町畦。而不墮於情識之境。不意大法凋零。而能見斯人哉。千巖以予言為然。當時之所見。僅一二章耳。自時厥後。或吳或楚。或梁宋。或魯衛。名僧開士。多有謁予浦陽江之上者。予既見輙問。見南堂否。曰見之。曰有何言。遂各解囊相示。見漸多。則其心慕之。為愈至。及來京師。其弟子祖灊海壽。復持三會語。畀予而求為之序。讀之連日。因獲盡其大觀焉。嗚呼。據獅子座。演如來法。其任甚不輕也。在他人為之。東剽西掠。拈綴成篇。而椎鑿之痕故在。師則渾融無跡。不異雲流而天空者矣。在他人。為之拘滯一隅。動輙有礙。或得乎此。竟遺於彼。師於殺活之機。縱橫皆自如矣。在他人。為之氣索神沮。不自振拔。而無以應來學之求。師乃圓滿充足。覃及於諸方矣。有若師者。其所造詣。誠非凡情之可度量哉。夫以少林西來。惟究心源。言辭直截。初無隱晦。傳至大鑒。恐為世諦流布。不得不秘護。而密持之。歷代碩師。隨時升降。慈憫峻厲。各立戶庭。其接引雖若有不同。所以祛逐妄緣。而挽入正途者。則一而已矣。迨及宋季。尚奇騁異。背其師授。而流於頗僻者。漸多有之。君子言之。未甞不為之太息。師能循蹈矩矱。惟祖武是繩。提唱真乘。使人復見大鑒遺意。其扶樹正宗之功。夫豈小哉。予之慕師非一日。鉅細之辭。皆獲觀焉。故知師為獨深。而謂非他人之所能及。然可惜者。師之名位。不滿於德。使其說法五山。布靉靆之慈雲。澍滂沱之教雨。則其功逮被。又不止今之所見而已。雖然名外也。非內也。德內也。非外也。師內重而外輕者也。苟以在外者之崇卑。以為在內者之低昂。是不知師者也。師之行業。予既詳書成記。勒之堅珉。復為讀斯錄者。著其說如此。千巖在定光中。又未必不以予言為然也。師諱清欲。字了菴。南堂其號也。族姓朱氏。台之臨海人。甞住開福本覺靈巖三禪剎云。
  洪武三年歲次庚戌春二月辛酉朔。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 制誥兼脩 國史金華宋濂景濂序。

  了菴和尚語錄目次

卷第一
  宋濂序  集慶路中山開福禪寺語錄

卷第二
  嘉興路本覺禪寺語錄

卷第三
  平江路靈巖禪寺語錄

卷第四
  舉古

卷第五
  頌古  贊語

卷第六
  偈頌

卷第七
  偈頌

卷第八
  法語

卷第九
  題跋  宋濂撰行道記  正印撰跋

附錄
  至仁撰續集序  續集  行狀
  

  了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集慶路中山開福禪寺語錄

    參學比丘 一志 元皓 等編
  天曆二年七月十八日入寺。指山門云。我此法門。直出直入。中下之流。自望不及。喝一喝。
  佛殿。世尊拈華。迦葉微笑。咄。賴有文殊與普賢。熨斗煎茶不同銚。
  據室。真不掩偽。曲不藏直。石裂崖崩。雷轟電激。轉得身來。未有棒喫。喝一喝。
  諸山疏。一佛出世。各坐一華。接影連輝。互不相借。
  山門疏。有主有賓。有酬有唱。坐斷舌頭。一椎兩當。
  指法座云。須彌燈王。面目見在。未善觀瞻。為吾作禮。便陞座。
  拈香云。此香。恭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次拈香云。奉為見住保寧禪寺。古林大和尚。一爐爇却。不圖報德酬恩。只貴遞相鈍置。遂就座。無想和尚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乃顧視大眾云。只此一會。不異靈山。莫有為眾竭力者麼。僧問。丹山鸞鳳九苞文。地位清高隔五雲。四海具瞻時一見願聞真唱答。
  明君。師云。千峯朝華岳。萬派肅滄溟。進云。萬方有道歸。
  明主。一句無私利有情。師云。黃河九曲。水出崑崙。進云。祝贊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眼不見鼻孔。進云。曹溪流非止水。一滴忽來千波競起時如何。師云。退後退後。進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師云。莫謗山僧好。又僧問。天不言四時行。地不言萬物生。學人有疑。願聞開示。師云。萬人遐仰處。紅日到天心。進云。野老不知堯舜力。鼕鼕打鼓祭江神。師云。眼見如盲。口說如啞。進云。千古華山山脚下。又添潘閬倒騎驢。師便喝。僧禮拜。師乃云。建法幢立宗旨。拓開無上妙門。顯示第一義諦。天何寬地何窄。青山不青。白雲不白。十字街頭醉翁子。夢裡惺惺。三家村裡臭胡猻。甚生標格。掀翻是非窠窟。截斷凡聖蹤由。德山棒頭全彰大用。臨濟喝下脫體風流。垂衣正裳。
  聖天子繼唐虞之化。修文偃武。賢宰相霈霖雨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