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十方。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齅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諸仁者。若端的識得佛性。則綱維叢林荷負大眾。建立三寶弘通大乘。一一自般若中流出。若不識佛性。則事事皆識情運為。用識情則識情共聚。行般若則般若同居。栴檀叢林栴檀圍繞。荊棘叢林荊棘圍繞。定不誣耳。鼓山自博山老人先師和尚開創以來。六十有餘載。真風不墜。古道猶存。唯願諸仁箇箇開特達之懷。奮超羣之志。明本有之性。興無作之功。繼先德之芳蹤。為後學之良導。接引四來同歸覺地。是所厚望耳。正當恁麼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一句如何道。更聽一頌。人人佛性本來同。六用圓明空不空。一念迴機全體現。驀召大眾。眾皆舉首。乃云。性天慧月正當中。珍重。
  恆正上座六十初度請上堂。師云。恆正老比丘。行年已六十。歲月疾如流。滔滔去不息。惟無位真人尊貴無倫匹。身是金剛身。如如不變異。歲月本不遷。壽量有何極。晝夜放光明。今古恆赫奕。且道無位真人即今在甚麼處。豎拂子云。大眾見麼。喝一喝下座。
  優婆夷弟子許太華預修功德請上堂。僧問。夾山道猿抱子歸青嶂後。鳥啣華落碧巖前。意旨如何。師云只在目前。進云。只如法眼道。三十年祇作境會。又作麼生。師云心會亦不得。僧禮拜。師乃云。眾生諸佛本來同。萬象森羅一鏡中。心地福從心地起。生生福果自彌隆。豎拂子召大眾云。是甚麼。良久云。五眸覷不見。萬古自虗明。擊案下座。
  優婆夷弟子鄭太坤預修功德請上堂。師云。佛祖正宗。人天眼目。不從別處得來。親自箇中流出。箇中事作麼生。拈拄杖云。只者箇喚作拄杖。鹽梅觸太羹。不喚作拄杖。棄波而尋水。畢竟如何。連卓三下云。古今常不壞。世世作津梁。又卓一卓下座。
  鼓山為霖禪師還山錄卷二

    侍者 心亮 錄
  結冬示眾普說。師云。佛出世。祖西來。選佛壇場處處開。冬夏安居窮底事。一悟心空及第回。還有與麼人麼。良久云。昔日初祖達磨大師見東土有大乘根器。乃特航海而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且道如何是他直指處。豈不見梁武帝問。朕即位以來。印經造寺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祖云無功德。這箇豈不是直指。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云廓然無聖。帝云對朕者誰。祖云不識。豈不是直指。二祖問。弟子心未寧。乞師安心。祖云。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云覔心了不可得。祖云與汝安心竟。豈不是直指。自是以來。六代傳衣五宗競出。莫不用此道接人。故見性得道者不可紀極。如六祖問南嶽什麼處來。嶽云嵩山來。祖云什麼物恁麼來。青原思禪師羣居論道。師唯默然。龐居士問石頭。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頭以手掩其口。又問馬祖。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問雲門。門云乾屎橛。又云麻三觔。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栢樹子。臨濟三問黃蘗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賜棒。如上皆是古人劈腹剜心覿面提持兩手分付。無奈後人不唧[口*留]。聞說栢樹子。便向栢樹子作活計。聞說乾屎橛。即向乾屎橛上討。聞說即心是佛。便向心中作妄想。此所謂刻舟求劒。錯過古人。孤負不少。所以此事也須是箇出世福慧男子方堪領荷。方可入作。苟非其人。三門外無他立地處。況入門耶。所以此事看來大難大難。雖然如是。若是箇皮下有血的漢子。一聞此語徹骨痛心。發起真實志願。決要此一著子明白。了却無量劫來未了之生死。悟明無量劫來未明之自心。續佛慧命。傳化將來。報佛恩德。若能如此要期。敢保究竟成就。所以古德云。聖賢都是凡夫作。何不依他樣子修。復云。從上古德參方求道。雖無箇作工夫的名字。然大事未明一心在道。念念不肯放過。所以悟明有日。直至宋朝始有看話頭作工夫之說。當時只教人提起箇話頭。看是什麼道理。如大慧禪師每教人看箇狗子無佛性話。謂盡大地是箇無字。正當無明煩惱現前時。一提提起云無。如百沸湯中攙一杓冷水相似。當下清凉去。提話頭大約如是。後來尊宿又令人痛起疑情。以箇疑情發起悟機。故云不疑言句是為大患。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如此作工夫得道者亦不可勝數。至元始有作死工夫之說。雪巖高峯諸大老自己既從死工夫上悟明。故每以死工夫示人。依之開悟得道者亦多。總之有一片真實為生死心。自然相應耳。故云。參禪無別訣。只要生死切。一分切便有一分工夫。十分切便有十分工夫。若不知有生死大事。此人無參禪分。雖然如是。有箇不落生死的人。畢竟是何面目。良久云。大眾久立珍重。
  示眾。師云。南泉道不是心。眼裏無瞳看得真。不是佛。百千相好難形出。不是物。大悲千手摩不著。古人恁麼舉揚。老僧恁麼判斷。正如大慧和尚謂。如福州人喫茘枝剝了皮。去了核。送在你口中。只是不解吞。老僧謂。縱然吞得下。又須吐得出。直饒吞吐分明。到鼓山門下始好喫棒。是事且止。只如堂中結制以來已經半月了也。諸人還曾諦審諦觀自己分上切要事麼。如何是自己分上切要事。前日舉出箇生死兩字。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