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拈出。毗盧正印。

  陳越山居士贊

  好道根天性。舉事出剛腸。為人如為己。知微亦知彰。五車既讀盡。三藏復參詳。祖父家傳遠。為佛作金湯。

  曾蓮居居士行樂贊

  這漢子。自何來。靈苗智種厚培栽。特入娑婆行一徧。紅塵堆裏不沾埃。無量壽。放光明。願王六八攝羣生。佛號一聲才脫口。寶蓮臺上已標名。摩尼珠。已入手。晝夜循環無近久。一朝捻破見渠儂。方知這箇是本有。這漢子。自樂天。寬袍博袖任翩翩。神彩煥然誰認得。亭亭出水一青蓮。

  曾公霑居士行樂贊

  五陵公子。各競紛華。滔滔不返。窮欲極奢。惟我曾子。生於貴胄。恬澹怡神。聲色莫囿。娑婆界上。徐步經行。摩尼在手。常放光明。憶念彌陀。是大悲父。處處提擕。勝於慈母。黃金地上。七寶池中。蓮開四色。陣陣香風。一聲佛號。攝無量佛。佛佛現前。原非他物。即心即佛。即佛即心。靈明淨玅。葢古葢今。

  曾公永居士行樂贊

  少年公子事鉛槧。幾入文場恣鏖戰。誓將唾手取功名。筆陣鋒鋩如閃電。乃知瞿曇勝玅門。研窮至理徹根源。不為游絲繫大象。變化擬追北溟鯤。復知徑路在淨業。此是法王真秘訣。萬修萬到信無疑。廣長舌相真實說。又具同體大悲心。西航渡子自標名。普載羣生登覺岸。是謂無生無不生。吾觀世上奇男子。文心美質人難比。那能一念自回機。肯向箇中究實理。曾子夙植慧根深。伯仲同修更邁倫。世出世間無罣礙。塤箎迭奏韻長新。

  普通年蓮社圖贊(有敘)

  茫茫苦海。回頭登岸者寧有幾人。狠狠殺機。垂念含生者實為罕見。普通延平古剎城中諸善男子。每月兩集覺皇寶殿。同修念佛放生法門。放生也。全自己一念慈悲之心。出含生刀砧之苦。念佛也。復本源廣大清淨之性。立華開見佛之因。事出一時。功存永劫。真娑婆界中不思議功德也。會中諸善友繪畵蓮社圖一幅。張於寺中以志一時盛事。傳余陋質坐於中方。而諸公各肖其像圍遶座下。俾見者儼然極樂國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經聲佛號琅琅然。喚醒夢中之人。魚躍鳶飛飄飄然。裂破漫天之網。植人天勝福。立淨土正因。端基於是矣。贊曰。
  三界火宅。熱惱攸長。一聲佛號。當處清凉。蠢茲異類。受屠割苦。一念慈悲。縱之天府。維茲二者。人天勝田。勤修不懈。福慧綿延。究竟同歸。西方極樂。蓮華化生。因果不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世世生生。以法相遇。咨爾佛子。廣化同仁。同修同證。斯道利貞。

  體如堅公道影贊

  童真入道。六十餘年。居塵不染。有若青蓮。密修禪淨。心無間然。來往石鼓。逸興翩翩。德望既著。掌教於延。夫是之謂體如如而不動。歷萬變而常堅者也。

  惟靜和尚贊

  這箇漢。實希奇。得先師不傳之秘。息末世躁進之機。十載住山一鎮之以靜。念期弘戒普攝之以慈。言行既寡。尤悔道德。直造玄微。噫。來學滔滔去不返。幾人於此仰真規。

  自贊

  這漢子。沒來由。末法無端強出頭。向孤峯頂上直鈎釣鯉。入大洋海底撥火煑漚。事人之所不事。憂人之所不憂。獨立天壤之內。三十年覔不得一箇同儔。似恁麼。不唧[口*留]。只好貶向那畔。又那畔。安用形。上紙墨觸汙他眸。呵呵。古洞且存這一滴。莫教舉世盡隨流。
  鼓山為霖禪師還山錄卷四

    侍者 性朗 錄

  雜著(序)
  重刻金剛經感應記序

  般若功德如虗空不可思議者。以其能照破諸相。洞見性源也。何者。眾生以無般若慧眼。處處貪著永沉生死苦海。諸佛菩薩以有般若慧眼。處處解脫直達涅槃彼岸。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菩提。皆從此經出。葢此經是破有之先鋒。出暗之明炬。諸佛之母。萬法之宗。若能如是知見信解不生法相。則其所得功德與虗空等。與法性等。豈一日三時恒沙身命布施能較量其一偈之功哉。是經自秦傳譯以來。受持者甚盛。而感應亦非一。六朝唐宋以至元明所集感應傳記事蹟昭著。播人耳目。善友黃君建五每以此經為照心之明鏡。受持有年。覩茲感應倍增踊躍。乃發願梓行轉化未信。非悲智深心何以臻此。然而其中多是入冥免罪還魂與現世禦災捍患之事。若夫因經開悟明見自性者。殊不概見。苟持經而希此功德。是棄金而擔麻。得珠而易櫝。豈不大可惜哉。惟劉屠聞僧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放下屠刀合掌立化。庶幾可耳。故特發其經旨于前。使知般若功德不可思議者。葢在此而不在彼。種種靈應乃其緒餘也。持經行人幸三致意焉。

  刻大慧禪師書問序

  昭覺門下得法者眾。獨著臨濟正宗記付大慧禪師者。以其能徹法源底。又能赤身擔荷從上佛祖慧命不少假借。故當分座之日。即炷香為誓曰。寧以此身代眾生受地獄苦。終不以佛法當人情。乃以一竹篦子。一狗子無佛性話。普接羣機。天下翕然歸重。法席之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