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出家受戒之名。而無自利利人之實。一旦無常卒至。不覺不知錯過一生了也。豈唯一生錯過。將恐百劫千生皆從這裏錯去。故古德云。地獄未是苦。向袈裟下失却人身是為最苦。諸仁者。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友難值。今日一會不是小緣。所以弗惜苦口相與策發。從今日去。宜各人人發出世心。立出世志。行出世事。年深月久習以性成。自然漸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為菩提。回無明為大智。非有假于他術。乃自心之常分爾。復舉高沙彌參藥山。山問甚處來。答云南嶽山來。山曰甚麼處去。答云江陵受戒去。山曰受戒圖甚麼。答云圖免生死。山曰。有一人不受戒亦無生死可免。汝知麼。答云恁麼則佛戒何用。山曰這沙彌猶掛脣齒在。至晚上堂。山召曰。早來沙彌在何處。高沙彌出眾立。山曰。我聞長安甚閙。汝還知麼。高沙彌云我國晏然。山云何不受戒去。高沙彌云。知是般事便休。更喚甚麼作戒。師曰。高沙彌最初發心受戒便要圖免生死。志氣何等猛烈。及藥山推出箇無面目漢。要與渠相見。渠到這裏却自疑云。恁麼則佛戒何用。及聞藥山曰這沙彌猶掛脣齒在。方乃知歸。故藥山再勘云。長安甚閙。渠便解道我國晏然。從此更不掛域中日月。獨立劫外乾坤。凜凜高風千古莫繼。雖然如是。大丈夫漢人人鼻中有竅。若箇皮下無血。豈肯甘自陸沉不求出離。敢問大眾。祇如藥山道有一人不受戒亦無生死可免底。且畢竟是阿誰。參。

  茶話

  師曰。不用參禪。不須學佛法。但識得生死二字。一生參學事畢。所以愽山老人當時常教人看箇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若果識得生所從來死所去處。更有什麼事。雖然如是。還有三件亦須道破。吃茶不得打濕舌頭。咬果子不得沾著牙齒。歸寮去不得撞著露柱。此三件事若有人透得過。明日別設茶筵為渠接風。若透不得。天色已晚。切須緊峭草鞋。
  除夕茶話。師云。今夕是除夕。雲堂上燈火熒煌菓盤錯落。山中三百大眾聚首分歲。相與噉雲門餅。吃趙州茶。送舊迎新。共享太平之樂。正當恁麼時。但見雍雍肅肅熙熙陶陶。不知孰賓孰主孰我孰人。孰親孰踈孰同孰異。而監院九兄以一年院事圓滿。到這裏更要霈上座錦上鋪花饒箇註脚。不免舉一則古話與大眾商量。也要大家知有。大智度論云。在有情數中名曰佛性。在非有情數中名曰法性。敢問大眾是甚麼在有情數中名曰佛性。在非有情數中名曰法性。有情無情從甚麼處得來。佛性法性誰為安立。會麼。自[木*嶲]瓶去沽村酒。又著衫來作主人。珍重。
  元宵茶話。師曰。月當歲首節屆元宵。極一夜之清觀。燦萬枝之燈火。當斯時也。然燈佛處處分身。釋迦文在在受記。轉法輪於一塵之內。現寶剎於一毛之端。會得也目前包褁雲灑晴空雨。會不得也目前包褁春開鐵樹花。會得會不得則且置。且道無陰陽地上即今是甚麼時節。良久云。喫茶去。

  舉古

  僧舉浮山遠送投子青禪師偈請益。師曰。須彌立大虗(事理不涉)。日月輔而轉(偏正縱橫)。羣峯漸倚他(依倚成悞)。白雪方改變(昧却本明)。少林風起叢(迷雲吹散)。曹溪洞簾卷(豁開眼睛)。金鳳宿龍巢(見渠儂否)。宸苔豈車碾(無路堪行)。復云。會得金鳳宿龍巢。便會得須彌立大虗。此是本分向上境界。非智識所到。須玅悟始得。中間也只是隨時說話。看取下面注脚。
  舉寶鏡三昧云。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如何是正明不露底句。自代云。玉兔抱日走。金烏啣月飛。
  舉壽昌師翁示愽山和尚偈曰。空拶空兮功莫大。有迫有也德猶微。謗他迦葉安生理。得便宜處失便宜。師曰。道霈効顰亦有一偈。石女梳粧臨木鏡。幻人把筆寫虗空。天文不是人間字。真態那因紅粉濃。
  舉踈山有僧為造壽塔畢白山。山曰將多少錢與匠人。曰一切在和尚。山曰。為將三錢與匠人。為將兩錢與匠人。為將一錢與匠人。若道得。與吾親造塔來。僧無語。師曰任公把鈎牛為餌。後僧舉似大嶺菴閑和尚。閑曰還有人道得麼。僧曰未有人道得。閑曰。汝歸與踈山道。若將三錢與匠人。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若將兩錢與匠人。共出一隻手。若將一錢與匠人。累他眉鬢墮落。師曰一釣連山十二鰲。僧回如教而說。山具威儀望大嶺作禮嘆曰。將謂無人。大嶺有古佛放光射到此間。雖然如是。也是臘月蓮華大。嶺後聞此語曰。我恁麼道早是龜毛長三尺。師云。若無後語。二俱瞎漢。
  舉大慧禪師曰。天命之謂性。清淨法身也。率性之謂道。圓滿報身也。修道之謂教。千百億化身也。師曰。妙喜老人慣得其便。等閒開口便穿他釋迦仲尼鼻孔。拽去拖來得大自在。雖然如是。霈上座則不然。拈拄杖云。只有這條木楖栗。竪也。釋迦底還他釋迦。仲尼底還他仲尼。妙喜底還他妙喜。橫也。釋迦仲尼妙喜性命總在這裏百雜碎。正當恁麼時。不橫不竪一句作麼生道。聽取一頌。大虗寥廓兮那設藩籬。滄海汪洋兮誰築岸隄。無端扶起與推倒。笑殺山僧箇杖藜。箇杖藜。無人知。春秋不涉擬何為。長年靠在壁角落。任他暗地自抽枝。咄。
  舉鏡清問曹山。清虗之理畢竟無身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