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取不生不滅底。空花爛熳劫前春。

  示正受老衲

  不受諸受名正受。何妨廣受一切物。如鏡現像非即離。無心普應即是佛。

  壽郁文上座

  年方齊大衍。慧日正中天。住世情無著。看經解不偏。四心塵裏發。六度鏡中圓。永壽如來命。真風播大千。

  贈僧書華嚴經

  須彌聚筆海量墨。難寫華嚴一字門。拈起毫端彰法界。須知字字徹根源。

  示法眉謝善友

  本來無形段。何處安眉目。親見未生前。此物非他物。

  康熈戊午秋同謝純一居士在翠巖鼎建大殿。起手繕寫華嚴疏論纂要。凡四閱月。大殿告成。纂要已終。三十餘卷。賦以志喜

  大方境量自重重。攝入毛端寶剎中。插艸立成金色界。揮毫頓發襍華叢。清凉釋法如天廓。棗栢論心似日東。喜得與君相擇乳。同遊慧海渺何窮。

  示冰瑩禪人參父母未生前

  父母未生前一著。虗時肯鑽也教穿。穿過那畔又那畔。泥牛出海不須鞭。

  百丈靜室四景詩
  華嚴菴

  華嚴真法界。含攝此菴中。十方諸剎土。影現自重重。

  嘯月臺

  空淨無雲翳。一鏡掛當中。登高發長嘯。遺響奪天風。

  藏雲谷

  深谷杳無際。長年藏白雲。清風忽引出。霖雨落繽紛。

  卓錫峯

  何年飛到此。卓立在當門。巍然常不動。永伴此朝昏。

  己未春重遊百丈靜室(二首)

  此山高百丈。草屋是吾居。掃葉煑寒瀑。開畬種野蔬。談經頻聚石。入定每逃虗。別久重遊止。巖巒尚識余。
  去山三十載。今日喜重來。松石還無恙。茅蘆已別開。看雲時出谷。嘯月復登臺。見道忘山者。幽然破雪梅。

  贈吳母鄭孺人一百四壽(有序)

  東和吳禹濬老居士尊堂鄭孺人。年一百有四歲。五官聰利。精神钁鑠。持齋念佛無間晨昏。早生三丈夫子。長公禹濬年八十有三。次公際會年七十有七。季公禹洄年七十有四。諸孫曾濟濟團繞膝下。皆醇醇儒者。方進而未艾。每當佳節芳辰。爭奉觴上壽為樂。率以為常。余惟時當末劫。人不根善。疵癘夭札往往有之。即年登七十者已稱古稀矣。況今日有百歲已上之慈母。七十八十已上之老子乎。此乃多生以來戒殺放生之報。福善所鍾。聚為一門。真政邑之嘉瑞。閩國之耆英者也。余己未仲春應寶福之請。道經邑中。蒙禹濬公約詹王范孫諸鉅公設供。欵留茶話間。因得悉吳公高堂大壽。懽忭踊躍。歎為希有。乃敬賦拙句少頌大德之萬一云。
  我從富沙來。擬向寶福去。首晤諸鉅公。千載欣一遇。得聞吳母賢。壽高百有四。耳目皆聰明。績紡尚贔屭。淨業自精修。寒暑心不二。撫育諸老兒。不啻如幼穉。諸兒奉甘旨。色色能養志。孫曹滿庭中。推排競嬉戲。老母一粲然。梨栗次第賜。訓誡本詩書。善引物比類。子孫皆賢達。一一遵所示。俱各攻其業。思不出其位。茫茫堪輿間。人心有萬異。一門無間然。是謂人中瑞。聊以賦詩篇。為母頌德懿。瓜瓞何綿綿。孝思常不匱。

  壽謝月恒居士

  明月繞須彌。游行四天下。時刻不差移。印江非蕩漾。黑白莫盈虧。寒暑豈代謝。聊舉以壽翁。清光常照夜。

  壽鄭輯之居士

  未入胞胎前一著。只在如今花甲中。花甲既周又起甲。璇璣歷盡轉無窮。輯公胸次有丘壑。筆端幻出殊非作。山川人物及鳥獸。神情畢具令人愕。客來惠我武夷春。轉以壽公壽日新。試問武夷君幾壽。却言公是葛天民。

  康熈己未冬偕純一謝公過大雲菴建造後殿。書寫華嚴疏論纂要。兩功有成。賦以志喜

  建殿書經事等閒。相期扶杖過他山。微塵佛國非關造。一字法門何處刪。海墨淋漓濡且盡。梵宮突兀豎維艱。新詩寫就君長笑。留與兒孫一攬攀。

  熊子偉居士書華嚴經疏論纂要竟。作此贈之

  海墨難書一字門。喜君三載竟微言。毫光吐彩成金軸。墨浪飛花潑梵園。不用忮求知息妄。惟修福智自培根。何時聚首深雲裏。再把遺編細較論。

  壽奇子李公古稀初度

  白龍江上垂竿老。釣盡煙波興愈豪。閱世不知頭忽白。著書且喜識尤高。庭前紫栢培方茂。籬下黃花植已牢。我欲壽公何以壽。潮聲日夜鼓寒濤。

  鼓山大眾逼請還山有感

  一葦翩翩溯上游。為尋老衲到荒丘。依依相見無他語。只勸還山淚迸流。
  沒用頭陀老且病。家山咫尺若登天。雖然有約重歸去。猶自逡巡步莫前。

  夏日送若谷徐公還武林

  熏風已南至。送君還故鄉。極厭閩山嶮。深思浙水長。補籬恣養鹿。得路豈亡羊。此去西湖上。荷花日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