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爾伏道不無此則須約借別十地名通十地伏道之義或借信入地或假立七賢如法華文句記第二須者撿之疑曰今辨初燄與夫借別十地名通十地同異如何釋曰若約並由般若含容其旨不別若辨異者今辨初燄含容三教借別名通所名唯通故知舊學亦有直將借別名通而辨者遠矣疑曰利者即於乾慧初燄既通可接之機何故一家三根被接但從三地四地已去而判釋曰此約通教教門定位而說所以但從三地四地已去而判若大品者為含容故故以利人斷見說在乾慧為初燄也疑曰既通可接之機應是被接上文何苦破他釋曰上文正示奚甞分於接與不接思之可解疑曰大品若說乾慧初燄亦逗別圓機者此則莫成不定教相釋曰灼然含容而說非說漸而得頓益也然若約如來不思議智力亦何局哉疑曰乾慧明初燄為亦逗鈍機否釋曰乾慧為含容故故明初燄不妨通教教門伏斷之位何也初地還名乾慧是故不妨鈍機以為伏道疑曰藉通開導約位定之為藉一二為歷始終釋曰約人定之但至一二若斷惑者已歸別圓故然則若約般若所說乾慧十地逗三教不一之機者亦可得云歷十地也但若斷惑已非通人然此初燄辨者雖多含容之旨曾未聞也宜乎識者一為鑑之。

  料揀借別名通

  問妙玄中明通教位揀別教名唯有一番若止觀中明通教位何故乃有三番。
  答先須了知般若說位通別不定今家明此兩教位次故須比決而釋所以若明通教位義則須取用別教位名准望而釋若明別教位義又須取用通教位名亦准望而釋但在別教不作通教而揀之者良由不共二乘故也既知此已方曉妙玄自是以通教位義准望別教位名而釋所以但有一番者止觀中有三番者此乃備立借別以消經文不同妙玄用名比決故也然止觀須備立三番者當知此為破法徧中明破思假入空之位經中所說既而不定必須備立消經故也若妙玄明位妙只應約四教義門定位而辨是故不須備立三番借別但用別名比決令位義分明而已。
  問別教初住已斷於見如何得以通教性地而為比決。
  答別教教旨詮中是故未破無明諸位望於地上並名伏道所以得用通教性地比決也。
  問既是由經中所說通別之位不定故須比決者若至消經何故但云借別名通而無借通名別之說。
  答別位名義教門自足不須借通以通教或開果向以為六位於菩薩則位名不足故須借別故荊谿云人多不見謂通義足何須借別。
  問單借十地初地斷見者是為利入為是鈍入若云鈍人據妙玄判鈍者須至三四地若云利人利人不制十地若制十地何故妙玄云以根利故故不制位。
  答大品為利根人說初地斷見者然今家若作單借十地名通十地消之須用斷思為六亦無妨為利者制十地位若妙玄據大論不作單借別教十地而消不開斷思為六位故故不可以通教教門十地為利根制也若其制為利人位者是則七地成佛無十地也然又須知雖云利故不制或以通教教門十地往判還備有也所以利鈍雖殊智斷不別如釋籤云教門具有利人不制即此意也。
  問如常所辯通教借別名通故立兩地斷見者何故止觀名通家共位中唯借歡喜一地之名名通三四若爾顯借別名則無兩地義通却有兩地斷見。
  答借別之名固非一向然所借雖三四名殊而所名乃義同一地所名所借理不相違。
  問借別名通之位既別為菩薩何故止觀有一番借別而云判三人位。
  答雖為菩薩借別奈何所名之位本是三人共十地故故云判三人位也然第三番借別所名之位亦是通家三乘共位而特標名通家菩薩位者約所名位立忍名故又復須知所明借中雖無忍名據下料揀驗知是立忍位也。
  問妙玄名別義通何故不作止觀中云借別名通而但謂之用者有何所以。
  答妙玄是大師用與止觀正是消經借別已如向辨各有所以。
  問名別義通與借別名通同異云何。
  答若了向說不須此問為未曉者更為揀之須知若云名別義通者其名甚通別立忍名准望別名借別名通並得謂之名別義通然雖名通而通別之名不可不揀若立忍名謂之名別義通者此以菩薩對二乘言也若准望別名借別名通謂之名別義通者即是別教之別通教之通。
  問今家借別名通所以立者為消經也然究經中何故如此若云機宜借別名通既有兩關畢竟是何教機宜若非機宜何故如此。
  答經中如此深有所以當知借別出乎般若今據祖師所引自般若外無有一文以此而知只由般若明摩訶衍義凡有所說含容三教是故位次通別不定是故今家或作比決而釋或作借別而消方信祖師通經亦未甞獨斷然般若所說雖含容三教而不可以通別對圓而比決者偏圓不同故也又復無借圓之說者圓本無位故也若然者經旨教義於茲燦然。
  問古人無今家四教教義何故輔行云人多不見謂通義足何須借別。
  答古人雖無今家教義而據他所明之位由不了借別之說以今家教義往判故云謂通義足。
  問止觀中第一番列始終借於別教一教位名若然者與第三番如何揀之。
  答雖並為菩薩而經中或開通位自有此之兩番不同所以大師如此明之若究經中意者却須約機宜不一伸之如荊谿云通教機雜故知非止三乘而已於三乘中又有不一之機故不可局。
  問借別名通別見義長須立兩地斷見此則常談若不借別何故當教自分兩地荊谿雖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