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即空假中若斷煩惱即斷三諦菩提即煩惱如金即師子煩惱是菩提如師子即金也處煩惱大海起法界廣用方名不斷煩惱起諸解脫然實相非斷非不斷如來隨機張網多目雖說斷說不斷然在佛心斷而不斷不斷而斷非斷非不斷若曉斯意斷與不斷無妨夫圓教菩薩心行如海以萬法為化門若嫌同三乘殊乖普門示現(矣)煩惱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不在中間然亦不離內外及中間如是而有又言得體廣位高用長之意修行於凡夫即身入分真究竟否者此義已如上十界高廣中意然久遠成佛不出今之一念三世利物何曾異時自心具足百界三千有佛無佛性相常然住但以無明所覆累劫不見若返迷還源之時迴心即佛三身四德具足無減以此觀之分真究竟在凡一念若論脩得隨惑厚薄見理明昧仍有地位之階降若根利障薄者一生可獲鈍根障重者二生乃至多生得到聖位不令定判(矣)且如相似後心入銅輪者入變易後無隔生義豈非即身入究竟乎立義有據即可信無憑則不可信者荊溪笑曰愚者守文智者尋義草木成佛有誠文否者毗陵所制金剛錍論盛談斯義請往尋之。
  疑云一乘為實三乘為權者其義如何請示權實誠文此間法相宗唯立三乘云於三乘中菩薩為實二乘為權三論宗又立三乘云菩薩為實二乘為權華嚴宗立四乘云一乘之外別有三乘一乘相對而為四乘乃云一乘是實三乘是權此等三宗互相諍論請判是非(云云)。
  述曰所以三乘是權一乘是實者一乘是隨自意語故說為實三乘是隨他意語故說為權開三顯一破三顯一故與諸宗永異法華經云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明知三乘皆是方便權示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今為汝等說最實事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等固知一乘為實灼然有據然諸家執諍不可制止此方所論彼國亦諍隨宗生計何得無諍若夫高廣包含深契佛意者唯是天台宗(矣)。
  唐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上都右衛體泉寺義學沙門 宗頴 上
釋疑

  一 法華經六十食項與五十半日意趣  二 初發心住百佛世界其趣  三 生佛不異何度眾生  四 圓實報與別實報同異  五 建立四教與開漸四教同異  六 本地釋迦與毗盧遮那同異  七 毗盧遮那經與法華經前後教部所攝  八 即身成佛時無明所感之身捨不捨  九 非情草木等自成佛說法否  十 究竟佛位性惡斷不斷
  日本國比叡山延曆寺天台法華宗內供奉大德德圓法師 疑問壹拾條

  第一法華經六十食頃與五十半日疑

  法華第一云六十小劫謂如食頃又第五云五十小劫謂如半日又云從地涌出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又第七云出廣長舌放無量光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等(云云)今疑云法華經是八箇年說然今經云五十小劫及百千歲其意如何若約晝夜月時年為劫者應云八日八夜八月八時八年也今五十六十小劫及百千歲者意趣如何天台法華文句云五十小劫與半日者此是時節不思議又云解者即短而長謂五十小劫惑者即長而短謂如半日又云如世人苦則以短為長樂則以長為短表重法之志故寄時云耳(云云) 今疑云法華之日誰為惑者誰為解者惑者有苦則可即短而長謂之五十小劫解者有樂乃可即長而短謂之半日云何地涌之眾謂五十小劫靈山之眾謂半日。
  通云既云不思議時節不妨五十小劫為百千歲等並遠八年之內十方三世猶未出俄爾一念況五十小劫如半日之間六十小劫如食之頃何足恠焉固知百千歲月不足為長食頃半日亦未為短以不思議時節非定長短故也所言法華之日誰為解者誰為惑者云法華之席已有發起等四眾都攝迷解者盡且七種具足煩惱性人有七種上慢三種無煩惱人具三染慢未聞七喻三平等之說皆名惑者聞而悟解方名解者諸求三乘人未蒙三周一乘之時皆是惑者聞已領解方名解者又開三顯一之後未聞壽量已前有昧久遠成佛理者皆名惑者得聞壽量已後方名解者況乃本跡二門發起影嚮內鑒而扣擊者豈不是解者乎解者有苦有樂之釋亦不思議之一意也靈山之眾未必皆是惑者地涌之人亦非皆是解者所以然者靈山已皆悟一乘不思議理固宜是解者乎地涌之眾皆有所化誠知未必皆是解者又不言地涌之眾但謂五十小劫靈山之眾但謂半日但包含而云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此乃本不思議之一端也解者非唯了達即長而短亦能曉知即短而長惑者但恠半日之忽過未知所經之長劫又不測半日能容五十小劫之根源云何得短而長之理由斯致有解惑之殊耳。

  第二初發心住百佛世界疑

  華嚴經第二十卷十行品第九善法行菩薩成就十種身所謂入無邊法界非趣身滅一切世間入無邊法界諸趣身出一切間等又第十真實行文云念念遍十方世界念念普詣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念念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及莊嚴清淨國土等智度論云以一三千大千世界為一數數至恒沙為一佛世界經數此世界復至無量恒沙為佛一佛世界所化分齊瑜伽論云初地菩薩一念之頃經百佛國土供養百千佛等然有華嚴師依此等經論以世界性世界海世界種為一佛土又相宗以百千三千界為一佛土今天台法華玄義云初住斷一分無明顯一分我性橫則百佛世界分身散影作十界像利祐眾生等 今疑橫則百佛世界者為一百三界稱百佛世界為當百三千界為百佛世界又取智度論世界相等為百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