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刪定止觀
 唐 梁肅述

重刊刪定止觀序

    鎧菴吳 克己 撰
  奇哉。救世明道之書。不圖復行於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書。必不至信讒以廢毀。使搢紳先生知有此書。必不至立論以觝排。使啟禪關者能讀此書。其肯以教外別傳自欺乎。使尋經論者能讀此書。其肯以分別名相自困乎。矧欲使薄海內外家藏此書。展轉開導。了達此義。又孰肯貪於粗弊五欲而不早求解脫者乎。是皆內教弟子護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貢好辨。孔道以明。孟子巖巖。功堪繼禹。斯言槩之。誰曰不信。

  止觀十大章

  卷上 重刻序 一大意(五)  一發大心 二修大行 三感大果  四裂大網 五歸大處 二釋名 三體相 五偏圓 六方便卷中 七正觀十境  一陰境十乘   一觀不思議 二發菩提心 三巧安止觀   四破法徧 五識通塞 六調道品   七對治助開 八知次位 九修安忍   十離法愛卷下  二煩惱 三病患 四業相  五魔事 六禪定 七諸見  八上慢(已下前諸文具故不說) 九二乘  十菩薩 八果報 九起教 十指歸附 智者大師傳論(一名天台法門論)
  中散大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軍州兼勸農市舶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胡(則)勸緣開印流行。
  朝奉郎尚書職方員外郎分司南京護軍崔(育材)捨俸金開版。
  二公乃中朝名賢。今刊仍舊存之。示不忘本。

天台止觀統例

    唐翰林學士守右補闕安定 梁肅 述
  夫止觀何為也(一作者)。導萬法之理而復於實際者也。實際者何也。性之本也。物之所以不能復者。昏與動使之然也。照昏者謂之明。駐動者謂之靜。明與靜止觀之體也。在因謂之止觀。在果謂之智定。因謂之行。果謂之成。行者行此者也。成者證此者也。厚夫聖人有以見惑足以喪志。動足以失方。於是乎止而觀之。靜而明之。使其動而能靜。靜而能明。因相待以成法。即絕待以照木。立大車以御正。乘大事而總權。消息乎不二之場。鼓舞於說三之域。至微以盡性。至賾以體神。語其近則一毫之善可通也。語其遠則重玄之門可闚也。用至圓以圓之。物無偏也。用至實以實之。物無妄也。聖人舉其言。所以示也。廣其目。所以告也。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擬而議之。使自至之。此止觀所由作也。夫三諦者何也。一之謂也。空假中者何也。一之目也。空假者相對之義。中道者得一之名。此思議之說。非至一之旨也。至一即三。至三即一。非相合而然也。非相生而然也。非數義也。非強名也。自然之理也。言而傳之者迹也。理謂之本。迹謂之末。本也者聖人所至之地也。末也者聖人所示之教也。由本以垂迹。則為小為大。為通為別。為頓為漸。為顯為秘。為權為實。為定為不定。循迹以返本。則為一為大。為圓為實。為無住為中。為妙為第一義。是三一之蘊也。所謂空也者。通萬法而為言者也。假也者。立萬法而為言者也。中也者。妙萬法而為言者也。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一切性(一無莫字)莫大乎中。舉中則無法非中。目假則無法非假。舉空則無法不空。成之謂之三德。修之謂之三觀。舉其要。則聖人極深研幾窮理盡性之說乎。昧者使明。塞者使通。通則悟。悟則至。至則常。常則盡矣。明則照。照則化。化則成。成則一矣。聖人有以彌綸萬法而不差。旁礴萬劫而不遺。燾載恒沙而不有。復歸無物而不無。寓名之曰佛。強號之曰覺。究其旨。其解脫自在莫大極妙之德乎。夫三觀成功者如此。所謂圓頓者。非漸次。非不定。指論十章之義也。十章者。恢演始末。通道之關也。五略者。舉其宏綱截流之津也。十境者。發動之機。立觀之諦也。十乘者。妙用所修。發行之門也。止於正觀而終於見境者。義備故也。闕其餘者。非所修之要故也。乘者何也。載物而運者也。十者何也。成載之事者也。知其境之妙不行而至者。德之上也。乘一而已矣。豈藉夫九哉。九者非他。相生之說。未至者之所踐也。故發心者發無所發。安心者安無所安。破徧者徧無所破。爰至餘乘。皆不得已而說也。至於別其義例。判為章目。推而廣之不為繁。統而簡之不為少。如連環不可解也。如貫珠不可雜也。如懸鏡不可弇(一作惡)也。如通川不可遏也。義家多門非諍論也。按經證義非虗說也。辯四教淺深。事有源也。成一事因緣。理無遺也。噫。止觀其救世明道之書乎。非夫聖智超絕卓爾獨立。其孰能為乎。非夫聰明深達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今之人乃專用章句文字從而釋之。又何疎泥耶(泥一作漏)。或稱不思議境與不思議事皆極聖之域。等覺至人猶所未盡。若凡夫生滅心行。三惑浩然。於言說之中。推上妙之理。是猶醯雞而說大鵬。夏蟲之議曾冰。其不可見明矣。今止觀之說。文字萬數。廣論果地。無益初學。豈如暗然。自修功至自至。何必以早計為事乎。是大不然。凡所謂上聖之域。豈隔闊遼敻。與凡境天絕歟(天一作杳)。是唯一性而已。得之謂悟。失之謂迷。一理而已。迷而為凡。悟而為聖。迷者自隔。理不隔也。失者自失。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