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佛無數。異香滿庭。語家人急助我念佛。俄頃坐逝。

  秦氏

  宋秦氏淨堅。厭惡女身。與夫各處。精持齋戒。閱華嚴法華。光明般若經無虗日。晨昏修彌陀懺。禮佛千拜。久之。見有光明入室。面西安坐而終。

  梁氏

  宋梁氏女。居汾陽。兩目俱盲。遇沙門勸令念佛。越三年。雙目開明。後忽見佛菩薩旛葢來迎。既日坐脫。

  蔣氏

  興化蔣氏。年四十歲。夫亡。葬畢。向子泣曰。無常到來。莫能替代。譬如我今亦死。汝亦無奈。從今以後。我發心持齋念佛。不管閒事矣。子順母命。宅旁葢一茅舍。禁足念佛。寒暑無間。經歷五載。至順治庚子年。五月二十日。忽向子云。可買木作龕。吾於二十三日午時。西方去矣。遂往隣家辭別。屆期。念佛而逝。自放三昧火。以焚其龕。

  賀氏

  毗陵賀氏。善士潘向高之室也。向高雅好佛。賀與夫同修淨業。日誦金剛經。晨夕。則禮拜念佛。迴向西方。康熈庚申七月。有疾。預期二十九日午刻辭世。屆期子女畢集。又請諸善友至。齊聲念佛。合掌而逝。

  陸氏

  太倉陸氏。大西關外張季思妻也。年十七。即長齋念佛。且誦金剛經大悲呪。迴向西方。見殺物命者。即發願救度。康熈四十二年九月。空中見輿舟往西。其肩輿運舟者皆僧。不三日。安然念佛而逝。時為九月二十六。

  惡人往生類
  張善和

  唐張善和。殺牛為業。臨終見羣牛。作人語索命。於是大怖。喚其妻云。速延僧為我懺悔。僧至。諭之曰。觀經中說臨終惡相現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和云。地獄至急。不暇取香爐矣。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專切念佛。未滿十聲。自言佛來迎我。即化去。

  瑩珂

  宋瑩珂。雖經出家。不忌酒肉。自念我為僧人。如此作事。將來墮落。奈何。令同住取往生傳讀之。每讀一傳。輒一首肯。乃向西而坐。絕食念佛。越三日。夢佛告曰。汝壽尚有十年。當自勉。珂白佛言。閻浮濁惡。易失正念。所願早生安養。奉事眾聖。佛言如是。後三日。當迎汝。至期。請眾誦彌陀經。乃曰佛及大眾俱至。寂然而化。

  仲明

  宋仲明。居山陰報思寺。素無戒檢。因感疾。謂同學道寧曰。我今心識散亂。何藥可治。寧教以隨息念佛。明如所教。至心持念。至七日。力已困憊。寧又令想目前佛像。久之。忽見二菩薩。次復見佛。瞑目而逝。
  惡人往生者。須是念佛之心。百倍勇猛。方能十念成功。不然。稍一泛緩。失足三塗矣。

  惡趣往生類
  龍子

  菩薩處胎經云。有一龍子。謂金翅鳥曰。我自受龍身。未曾殺生。觸撓水性。壽終之後。當生阿彌陀佛國。

  鸚鵡

  唐貞元中。河東裴氏。畜一鸚鵡。常念佛。過午不食。臨終十念氣絕。火化之。得舍利十餘粒。炯然耀目。僧慧觀者。建塔以旌之。成都尹韋臯為之記。

  鴝鵒

  宋黃岩正等寺觀公。畜一鴝鵒。能言。常念佛不輟。一日立化籠上。穴土葬之。未幾。舌端出紫蓮華一朵。
  又
  潭州有人。養一鴝鵒。常念佛既斃。以棺葬之。忽生蓮華一朵。發其根。乃自其口中出。
  蓮大師曰。鸚鵡鴝鵒。人教以念佛。蓋常事耳。今胡不見往生。噫譬諸世人。均聞念佛之教。有信心念者。又輕心念者。是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彼鸚鵡鴝鵒。何獨。不然乎。

  勝蓮羅居士傳(附)

  勝蓮居士者。婁東羅子允枚也。初號無偏居士。曷以復稱勝蓮也。康熈四十年秋。允枚病且革。將作偈辭世。忽聞空中語曰。勝蓮居士。尚餘壽一紀。偈可無作。自此頓痊。親戚咸異之。以故羣目為勝蓮居士也。居士處胎時。父夢有僧來寄居。厥明遂產。早知具夙根。年四五歲。猶憶前世父母容貌里居。一日繞柱走。頭暈仆地。母撻之。哭而寐。醒而遂不復憶。乃知史稱羊叔子。董青建。蘇東坡。己事誠不妄就傅後。不事遊戲。無少年童子習。既而學日益進。咸擬為科第中人。而父席之。以其多病。憐愛之。不令應試。居士善體親心。雖從事詩書。不求聞達。惟手一編以自娛。所著有黃葉草。以心性宗旨。發為李杜文章。由其少時留心導引之術。繼參檗巖老人。透徹宗門一著故也。席之中年後。居士即仔肩門戶。不以家務累親。盡勞盡養。沒齒不衰。君子莫不賢之。五十二年秋。居士復病。屈指一紀之數已滿。人方憂之。居士絕不介意。先是州中修淨業者少。居士倡蓮社三四處。自是人多念佛。一日夢人告曰。汝勸人修淨。厥功甚大。壽猶未盡。今且勿來。疾復頓愈。由是人益異之。居士性慈樂善。凡放生育嬰賑饑諸善事。無不領袖樂助。實心舉行。康熙己丑。道殣相望。當事知其賢且能。聘以襄事。於是大中丞于公。給匾示獎。居士卻之不得。乙未冬。有同里二人。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