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受生不淨。
  二渧和合識託其中當最初羯羅藍時。
  三者在母胎中生藏下居熟藏上即是住處不淨四者在母胎時唯食母血即是食噉不淨五者日月滿足頭向產門膿血俱出臰穢狼藉即是初生不淨六者薄皮覆上其內膿血遍一切處即是舉體不淨七者乃至死後膖脹爛壞骨肉縱橫孤狼食噉即是究竟不淨自身亦爾所愛境界男女等身深生厭離常觀不淨若能如此觀身不淨之者婬欲煩惱漸漸減小又作十相等觀。
  十想者一無常想二苦想三無我想四食不淨想五世間不可樂想六死想七不淨想八斷想九離想十盡想言等者等取九想乃大不淨觀九想者一脹想二壞想三血塗漫想四膿爛想五青瘀想六噉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燒想。
  廣如經說又發願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臰穢膿血不淨躭苞五欲男女等身願得淨土法性身此謂厭離行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願心求往生意者一者所以求生淨土為欲救拔一切眾生苦故即自思惟我今無力若在惡世煩惱境強自為業縛淪溺三塗動經數劫如此輪轉無始已來未曾休息何時能得救苦眾生為此故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法忍方能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往生論云言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者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者則是攝取眾生生佛國心又願生淨土須具二行一者必須遠離三種障菩提法門二者須得三種順菩提法門何者三種障菩提法門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凡夫淪沒四生輪迴六道盖由著我我所不能修出離行我謂正報我所謂依報。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常憐愍一切眾生欲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若能遠離三種障菩提法則得三種順菩提法。
  此三種順菩提法如次翻前三種障菩提法然則初一種是自行後二種是化他。
  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求諸樂故。
  上是往生論文下是智者大師釋。
  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生染自心障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者安清淨心為拔眾生苦故(上論下釋)菩提安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令離生死苦即違菩提門是故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三者樂(落音)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上論下釋)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作心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即違菩提門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忍已於生死中救苦眾生悲智圓融。
  悲智圓融即無住行以有悲故不住涅槃豈同小乘以有智故不住生死豈同凡夫內心具二不偏用一名為圓融。
  定而常有用自在無礙。
  圓融本心妙明真性寂智無二性相直融凡夫背覺而跉跰諸聖還源而自在故能不動真際宜運大慈隱顯不常寂用無礙。
  即是菩提心此是願生之意二明欣願求心者希心起想緣彌陀佛若法身報身若應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彼淨土七寶莊嚴事備如觀經十六觀等常行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者心中在想口稱名號皆名念佛然諸經論具明二行皆可得道一無念二有念初無念者即是真如三昧直須惺惺寂寂不起攀緣實相相應能所雙泯此亦泯心不同大虗如是安心方能合道智度論云有念墮魔網無念即得出心動故非道不動是法印起信論云若得無念則為向佛智故二有念者即是念佛三昧存想佛之三身無量功德乃至依報清淨莊嚴專心不亂此想成時亦得見佛悟道具如觀經般舟三昧經十住毗婆娑論等今時學人唯重無念不知有念修道之人切自撿點於二門中何行相應勿於聖言謬生讚毀如人飲水冷燸自知莫學他人空重無念又不能端身宴坐萬境既壞縱能暫息攀緣不免無記昏住六情擾攘三毒熾然妄說多端欺誑聾俗簡去念佛橫搆是非破他善根罪莫太矣往生一路平旦易行奉勸後人審辨真偽勿虗度一生耳。
  及施戒等修一切善行悉以迴施一切眾生同願生彼國決定得生此謂欣願門也。

  註十疑論(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