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念阿彌陀佛。鬼不敢近。企念佛不已。鬼遂不現。後常念佛。臨終坐化。後半年附本家孫女妙光云。我因念阿彌陀佛。已生極樂世器。舉動言語。一如平生。親戚相知。皆來看。至兩三日。家人云。惜乎你在生時。不曾傳得喜神供養。企遂現儼然如平生。唯面帶少顏。葢西方長生不老。其頭如佛之螺髻。葢成佛之漸也。

  念佛聰辯

  隋南嶽慧思禪師。精心事佛。因夢阿彌陀佛。與之說法。自是聰慧過人。辯才無礙。

  念佛薦亡

  宋鎮江張繼祖。篤信西方。其乳母死。多為念阿彌陀佛。追薦。一夜夢母來謝云。荷君念佛。已生善趣。

  念佛眼明

  宋懷寧縣營田庄。有阮念三嫂。患兩目。將盲常念阿彌陀佛。遂得開明。

  閻王勸婆

  宋鎮江金壇縣株林村蔣婆。年七十許。死至陰府。命未盡。當還閻羅。王問云。汝能念經否。對曰不能。王云。汝不能念經。當念阿彌陀佛。既放還。蔣婆謂。閻羅王教我念佛。更無可疑。故常念佛。近百二十歲。方終。其生淨土。斷可必矣。

  睡寢得安

  宋劉仲慧。湖州長興人。患夜夢恐怖。有教以念佛者遂至誠高念一百八徧。然後就寢。當夜神魂晏然。自是繼念不輟。

  念佛脫難

  宋晉江邵彪。字希文。為士人時。夢至一官府。人皆稱安撫。彪自喜曰。豈非予及第後作安撫乎。行至前見一官問曰。汝知汝未及第因否。對云不知。令引彪去。見一大鑊煑蛉蜊。見彪乃作人聲。呌彪姓名。彪遂念阿彌陀佛。方念一聲。蛉蜊皆變黃雀飛去。彪後果及第。至安撫使。以此見殺生。阻人前程。不可不戒。又見佛力廣大。不可不敬。官職自有定分。而人不可以苟求者也。

  念佛止疾

  宋王龍舒。附舟至鎮江。閘中闕水。不能行。乃于金山。借四經。即阿彌陀經也。欲校勘刊板廣傳。舉筆之時。右手有風。其指自掉。寫字不便。乃舉指念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數聲禱告。乞除風疾。以成就寫此經。禱畢。指遂不掉。以至終帙無恙。以此見佛與菩薩只在目前。但人信心不至耳(龍舒自記)。

  念佛免死

  有一老婦雙瞽。令小兒牽行。常念阿彌陀佛。一日息于舊屋之下。屋忽傾倒。小兒走去。老婦在下。乃有二木相拄。護于老婦之上。得不壓死。

  念佛辟瘧

  宋李子清。久瘧不愈。龍舒居士授之一方教。以臨發之際。專志念佛。然後服藥。子清信而行之。當日減半。次日復念。遂全愈。自是篤信念佛。

  舍利迸現

  宋贛州廉中大夫恭人。繡丈六身阿彌陀佛。方及半。忽有舍利。現綵縷中。舉宅驚嘆。
  又
  真州鍾離少師。任氏夫人。修西方。雕阿彌陀佛像長四寸八分。龕飾甚嚴。常頂戴行道。其像眉間忽迸。出舍利。大如黍米。光彩照人。

  治病得愈

  宋秀州一僧。常念阿彌陀佛。為人治病。有病者請往。常得痊愈。州人敬信如佛。

  兒孫免難

  宋鎮江村落間。有一老人。每有事。必合掌至額。念阿彌陀佛。其孫方二三歲。因隨母至田野。忽失之。老人尋訪不見。後數日。人告云。在溪外。果尋得之。見足跡徧于灘上。其溪甚深。不知此兒何緣過彼。又久而無恙。人以為其祖至誠念佛所感也。

  念佛脫械

  元至正十五年。張士誠攻湖州。江浙丞相與戰。擒四十人。囚檻送戮。夜宿西湖鳥窠寺。適大猷謀禪師徐步廊下。囚因求救。師教至心念南無救苦救難阿彌陀佛。中有三人。信受其語。念不絕口。天曉發。囚易枷鎖。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繫以繩。既而審鞫。知良民被虜者。遂得釋。

  念佛鬼敬

  明海昌村民某。有老媼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鄉人環而聽之。有一人在眾中。忽攝心念佛。媼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識一字。瞥爾一念。尚使鬼敬。況久修習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女轉男身

  大清杭郡府治前管米山皂隸王三官之母。孀居。年老。日唯念佛。所積十餘金。悉向靈隱施捨。 康熈元年五月。寢疾亡去。半日復甦曰。我去投一男胎。因彼處纔。請收生婆。時辰未到。故我轉來。與你們說。更憩半餉而沒。

  念佛生天

  大清仁和塘棲鎮卓孺人。法名濟永。乃左春坊卓朗[(雪-雨)/粉/大]之姊。而為予元配也。生平性直心慈。篤信佛法。尊禮玉林具德兩大師。間亦施捨僧尼。遇貧苦疾痛者。必矜恤之。辛丑歲。予六十初度得王龍舒淨土文。心切向往。遂專修淨業。卓亦依法。修習日課念佛。誦彌陀經。已五六年矣。今 康熈丁未。閏四月初二日辰刻。忽示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