⑻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⑼津逮本、学津本作“庶”。
  江海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其欲上民,以言下之;其欲先民,以身后之。故在上,而民不重;居民之前,而民不害。天下乐推而上之,而不知厌。非以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指归】:道德不生万物,而万物自生焉;天地不含羣类,而羣自托焉;自然之物不求为王,而物自王焉。故天地亿万,而道王之;众阳赫赫,王天王之;阴气漻漻,而地王之;倮者穴处,而圣人王之;羽者翔虚,而神凤王之;毛者跖实,而麒麟王之;鳞者水居,而神龙王之;介者泽处,而灵龟王之;百川并流,而江海王之。凡此九王⑴,不为物主,而物自归焉;无有法⑵式,而物自治焉;不为仁义,而物自附焉;不任知⑶力,而物自畏焉。何故哉?体道合和,无以物为,而物自为之化。
  是故,江海之王也,非积德政、累仁爱、流神明、加恩惠⑷以怀之,又非崇礼义、广辞让、饰知故、设巧能以悦之也,又非出奇行变、起权立势、奋武扬威、重生累、息百事以制之也,清静处下⑸,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百川非闻海之美、被其德化归慕之也,又非拘禁束教、有界道、画东西而趋之也,然而水之所以贯金触石、钻崖溃山、驰骋丘阜以赴随江海无有还者,形偶性合,事物自然也。
  由此观之,卑损之为道也⑹大矣!百害不能伤,知力不能取。不战而强,不威而武,默然无为,与万物市。夫溪谷为卑不为东西,故能达而不穷;江海处下不为广大,故能王而不休。是以明王圣主之欲尚民也,以自然之性,盛德之恩,容卑辞敬⑺,比于庶人。视身如地,奉民若天,昭然独知而不可测,卓尔独能而不可原,深察博达而不可塞,聪明并流而不可壅。不以役物,反以后民,故民履之如地,托之若神。常在民上,王土配天。其欲先人,处穷宠,秉至尊,长生久视,乐以无患。则去志无身,以安万民,身劳而民佚,身后而民先,在上而民以生,在前而民以安。民以生,故戴之而不以为重;民以安,故后之而不以为患。是以,天下推而上之,引而先之,喜而不倦,乐而不厌。故圣人之王也,非求民也,民求之也;非利民也,民利之也;非尚民也,民尚之也;非先民也,民先之也。故能极弊通变,救⑻[衰]⑼匡乱,以至太平。上配道德,下及神明。沦唐唐,含冥冥,驰天地,骋阴阳。夫何故哉?以去心意而后其身也。
  是故,不争之德,因人之力,与道变化,与神穷极。唯弃知者,能顺其则。故王事自然,不得妄起,得之全命,持之有理。圣知有性,治之有道。失其理则王事不成,失其道则性情不则。是以圣人,信道不信身,顺道不顺心。动不为己,先以为人;无以天下为,故⑽天下争为之臣。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着”。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海”,疑误。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智”。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爱”。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不”。
  ⑹津逮本、学津本无“也”。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盛德之容,恩卑辞敬”。怡兰本作“盛德之恩”。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求”。
  ⑼津逮本、学津本补。
  ⑽津逮本、学津本无“故”。
  天下谓我篇
  天下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其小矣。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释慈且勇,释俭且广,释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指归】:物有同而异,有异而同,有非而是,有是而非。此君子之所以无患,而众世⑴之所以忧悲也。何以効之?庄子曰:日月之出入也同明,人之死生也同形,春秋之分也同利,玄圣之与野人也同容,通者之与闭塞也同事,道士之与赤子也同功。凡(比)[此]⑵数者,中异而外同,非有圣人,莫之能明。是以,天下嫌疑,眩耀结构,纷缪是非。是以,圣人似不肖。夫何故哉?得道之士,外亡中存,学以变情,为以治己。实而若虚,浑浑冥冥,若无所以。容疏言讷,貌朴而鄙。情达虚无,性通无有,寂泊无为,若无所止。遁名逃势⑶,与神卧起,执道履和,物无不理。不合时俗,与天地反。众人{濳,以亻代氵}伪,以直为丑;殊涂异指,谓之病矣。
  夫小人则不然,博学多识,以钓智名;异行显功,以疑仁贤;诈世治俗,饰辞盛容;卑体阿顺,以揄爱恩;先指承意,以获众心;明党相结,多挟贼人;劳鲜而禄重,功寡而爵尊;国⑷贫而家富,主微而身贵。动⑸权生变,窃乘盛势,名号隆盛,震动境外。憍奢暴逆,纵恣不制,顺心而卑,情仵而夺。动丧民命,静生物秽,张目而物伤,开囗而民害。此时,俗之所荣而世之所谓肖者也。若然者,道德所离,神明所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