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凌。矫手摄洞阜。栖心潜中兴。吐纳胎精。玄白谁能胜。右杜广平恒喜歌吟此。今疏相示。
  右定録君道此。(此亦应同十四夜告。从杜来九条。并有掾写。共一篇)
  峩峩岑山。幽岩岭芳。卓卓先生。乘和来翔。散发颓颖。躬耕陵堽。三餐自足。不期裹粮。玉迹东映。凤响西彰。公侯招之。凌风振裳。处不矜{口黒}。出不希扬。被褐容与。杖策颉颃。(此一篇有异手书。乃接前诗后。而后又仍接以萧寂{艹毕}门事。既眞书止说前一篇。已自右毕。则此诗非复是杜所作。而不知其义是谁)近所标静舍地。此金郷之至室。
  若非许长史父子。岂得居之。后世当有赤子贤者。乃得居此郷。尔子孙事秘之。不可轻泄。(按此所标。即应是后云长史所营屋宅处也。金陵之地乃广。则此为最胜之地。非眞仙不得居。
  故唯长史掾可居耳。赤子贤者。莫测为谁。或是姓赤。或是大人。或将来英贤应运者。乃当复得居之。既方是后世子孙时事。则非今所宜预言。兼以此地福重。不欲宣广。使人滥住。
  致有犯秽故也)许长史今所营屋宅。对东面有小山。
  名雷平山。周时有雷氏养龙。来在此山。后有姜叔茂田翁亦居焉。其山北有柳水。或名曰田公泉。以其人曾居此山。取此水故也。(雷平山在小茅北。基址相连。田公泉今具存。左右甚多水柳树。故名柳。此泉即前所云浣衣不用灰者。长史宅自湮毁之后。无人的知处。至宋初。长沙景王檀太妃。供养道士姓陈。为立道士廨于雷平西北。即是今北廨也。后又有句容山。其王文清后为此廨主。见传记。知许昔于此立宅。因博访耆宿。至大明七年。有术虚老公徐偶云。其先祖伏事许长史。相传识此宅只在今廨前。乌柏树处应是。似犹有斋堂前井存。于时草莱芜没。王即芟除寻觅。
  果得砖井。〈上〉[土]已欲满。仍掘治。更加甓累。今有好水。水色小白。或是所云似凤门外水味也。
  于是审知是故宅。从来空废。无敢居者。既云金郷至室。便为伏龙之膏腴矣。其西北即有长冈连亘。呼为长隐者也)雷平山之东北有山。俗人呼为大横山。其实名郁冈山也。名山记云。所谓冈山者也。下有泉水。昔李明于此下合神丹。而升玄洲。水边今犹有处所。此山正东面有古时越翳王冢。(本墓字。后人作冢。此山今连延甚长。后云古人合丹。犹应是此。李明但言在方隅。则疑其小近南。水边不复见有基迹。或渐芜没故也。越翳王是句践四世孙。初不肯立。逃入菁山穴。越人董出之。后于呉徙还会稽。以周宣王十一年。为孙诸咎所杀。越人又杀诸咎。不知那得远来葬此。或当有神异处故也。今寻视未见指的坟冢。
  而如有兆域处者)
  右定録君言。(右三条有掾写)
  华阳中玉碣文。在童初府西向。一云四面。其文曰。解带被褐。寻生理活。养存三亦。洞我玉文。领理八老。二十四眞。不眠内视。微气绵绵把録太素。玄之又玄。神道在今。子来乃臻。
  易迁云。{登邑}夫人语之。解此则得仙。此仙之要言。易迁不解此。许侯可解注之。(易迁则长史妻也。{登邑}夫人即{登邑}芝母也。此碣文乃粗可领解。皆上道中事。但下挺者无由究知之。故令长史解释。亦或试以戏之耳)
  右一条有某书。
  隐居今所安经昭灵台前。欲立小石碣子。刻书华阳颂十五篇。皆赞述此山洞内外事。庶以标诚灵府。永垂远世。而未{辩力}作石。今且载其文于此曰。
  河篇征往册。孔记昭昔名。三宿丽天序。两金标地英。右枢域。
  宅无乃生有。在有则还空。灵构不待匠。虚形自成功。右质象。
  总神列三府。分途交五便。阴晖迎夜皙。晨精望晓悬。右形位。
  南峯秀玄鼎。北岭横秦璧。表里玉沙津。周回隐轮迹。右标贯。
  左带柳水。右浚阳谷川。土怀北{亡邑}色。井洌凤门泉。右区别。
  郭千峙流岸。姜巴亘远踪。庙貌或时飨。别宅乃恒恭。右迹号。
  呉居非知地。越家{言巨}隐迁。树盖徒低荫。石竃未尝烟。右类附。
  果林郁余{木木示}。蔬圃蔓遗辛。{茔火}芝可烛夜。田泉常澣尘。右物轨。
  降辔龟山客。解驾青华童。寝宴含眞馆。高会萧闲宫。右游集。
  清歌翔羽集。长啸归云翻。孑弦有逸调。空谈无与论。右才英。
  标舍雷平下。立静连石阴。上道已冲念。飞华当轸心。右学禀。
  方嵎游琼刃。华阳栖隐居。重离傥或似。七元乃扶胥。右挺契。
  号期行当满。亥数未终丁。乃承唐世。将宾来圣庭。右机萌。
  济神既有在。去留从所宜。灵迹何显晦。冥途自相知。右业运。
  刊石玄窗上。显诚曲阶门。动静顾矜録。不负保举恩。右诚期。
  右此十五首下各两字。是其一篇中意。篇中字字。皆有义旨。后之人自以篇中事求之。
  眞诰卷之十三。
  眞诰卷之十四。
  稽神枢第四。
  大茅山之西南有四平山。俗中所谓方山者也。其下有洞室。名曰方台。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