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二景。虽名之为夫妇。不行夫妇之迹也。是用虚名以示视听耳。苟有黄赤存于胸中。眞人亦不可得见。灵人亦不可得接。徒劬劳于执事。亦有劳于三官矣。鸡鸣时。南岳夫人授书曰。鸡既鸣矣。论好之縁笃也。
  紫阳眞人授书曰。太虚远逸。高卑同接。体贤之义。着之于冥运耳。愼心系于黄赤之疑也。
  茅中君授书曰。玄标触景。俯和尘蔼。玉振愆房。清风逸迈。可不勖之也。
  言毕。诸眞人去。眞妃少留在后曰。又烦明君为一辞也。而授书曰。
  忘怀兰素。晖心齐契。方当数亲虔清宇。徳与流景合。宜欢会理发。领秀伏度。明君高尚灵映。纵滞忘鄙耳。言毕。持手而下床。未至戸之间。忽失所在。
  六月二十六日夜。降八眞人。
  紫微左夫人一。
  紫清上宫九华眞妃二。
  上眞司命南岳夫人三。
  紫阳眞人四。
  清灵眞人五。
  茅中君六。
  茅小君七。
  又有一人。甚少整顿。建芙蓉冠。朱衣带剑。未曾见也。意疑是桐柏山眞人王子乔。多论金庭山中事。言多有不可解者。恭敬紫微上眞九华妃也。
  皆礼揖称下官。(此条重出而小异者。前所书是杨君自记九华降事。隐之不出。从此后是更疏说长史事。以示长史。故此一片两本也)
  上眞云。昨与叔申诣清虚宫。校为仙眞得失之事耳。近顿除落四十七人。都复上三人耳。
  并复视尔辈之名简。如今佳耳。许某乃得在伯札中。(许某即长史名也。杨君疏呈。故不载名耳)
  吾初不悟其如此。益好也。其洗心懃迈。宗注理尽。心丹意竭。如履冰火。若久如此者。眞人亦不得逃矣。仙道亦不得隐矣。但当杜絶其淫色之念。吾等亦即可得见。可疏示之。此南岳夫人言。(此即是前二十四日所道。明日当诣王屋山事也)
  中君曰。伯举在于下官耳。大老子将复可念。
  江东未见有如此而懃道者。然勿恃伯而忘道也。虚妄者徳之病。华衒者身之灾。滞者失之首。耻者体之钥。遣此四难。然后始可以问道耳。于是灵轸鸣辕。日有彷佛也。有淫愆之心。勿以行上眞之道也。昨见清虚宫正落除此辈人名。而方又被考罚。以度付三官。推之可不愼乎。
  右南岳夫人言。
  许长史愼临尸吊丧年内耳。示许仙侯如此。
  (小君言。言毕大笑)吝心既忘。得亦不同。鄙耻不除。生籍不书。许长史虽已{暂足}除。当复曾除而复除之。(此清灵言)东卿司命甚知许长史之慈肃。小有天王昨问。此人今何在。修何道。东卿答曰。是我郷里士也。(郷里者。谓句容与茅山同境耳。非言本咸阳人也)
  内明眞正。外混世业。乃良才也。今修上眞道也。此语乃称人意。略有伯形也。(此南岳夫人言)
  右从六月二十四日来。(凡二十四条并有杨书)
  萧{进貌}眞才。内镜外和。曾参出田。丹心同舟。素丝三迁。来庇方头。(此四句是离合作思玄字。即长史之字也)
  録名太极。金书东州。蹇裳七度。耽凝洞楼。内累既消。魂魄亦柔。守之不倦。积之勿休。五难既遣。封伯作侯。(七度飞歩事也。洞楼洞房事也)
  右紫微王夫人所喩。令示许长史。
  右一条有长史写。
  紫微夫人喩曰。披华盖之侧云云。(此事出在第三卷中)
  六月二十七日夜。喩书此。
  右一条有杨书。
  积精所感。万物尽应。妙诚未匝。则形华不尽。
  形华不尽。则洞房之中。难即分明也。吾昔受此法。常向西北存之耳。西北存如小为易见。
  可明示如此。(西北为天地之爽。内照之玄门也)
  六月二十七日。紫阳所喩。(此二十七日众眞复降。其事亦应甚多。并不出)
  右一条有长史写。
  二君各有六僮。裴君从者持青髦之节。一僮带繍嚢。周君从者持黄髦之节。(无嚢)
  右二条是甲手书。
  六月二十九日。九华眞妃授书曰。
  景应双粲。云会玄落。龙秀五空。采琼{门良}台。长歌灵{巾莫}。焕启玉扉。眇矣遗事。与世长辞。霞轸绛波。电赴紫栖。共携清响之外。同游云岫广崖。岂不善乎。岂不乐哉。日者霞之实。霞者日之精。君唯闻服日实之法。未见知餐霞之精也。夫餐霞之经甚秘。致霞之道甚易。此谓体生玉光霞映上清之法也。
  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片戸庸}。视多则镜昏。听众则{片戸庸}闭。妾有磨镜之石。决{片戸庸}之术。即能彻洞万灵。眇察絶响。可乎。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火焦}。脑减则发素。所以精元内丧。
  丹津损竭也。妾有童面之经。还白之法。可乎。
  精者体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竟则明消。所以老随气落。耄已及之。妾有益精之道。延明之经。可乎。此四道乃上清内书立验之眞章也。方欲献示以补助君之明照耳。
  授毕。取以见与。某口答唯唯。乞请之也。
  六月二十九日夜。桐柏眞人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