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前所用之法,自有真种产之时也。

  急当采取。

  收回于本宫,不收则错过矣。

  圆通谓之盗着,

  盗者,取也。

  起阖辟之消息。

  阖辟者,内外之呼吸也。消息者,元关之机耳。

  运法轮之元机,

  此即真种通任督之道路,呼吸催通,故曰法轮元机也。

  真种灵宝,当归根深藏。

  藏于下丹田之所矣。

  古人谓之返本复命也。

  运行又归于命之原窟矣。然取得此种来,由法轮之机如意。斯谓之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炼成,谓之舍利矣。去其有为之功,去其风吹运行之法。用其无为之法。以回光返照。静默而寂照之,又曰禅矣。此乃采舍利之功,有七日之照也。斯谓之心目所在。在者,心目在于舍利之处。且牟尼之珠成。团成一个。形如珠砂,光似雪。里面红,放光则白矣。融似场煎,味如蜜。丹田融暖,口中如蜜。活活泼泼流通出焉,又曰机矣。出者,出炉也。不惊不疑,以意定静,待而动取,伺候动而同行,实谓之妙法善取之方也。除此之法,再无别法,可取所谓柔能制刚。迅此动机,动者,珠动也。

  徐徐穿过三三之铁关,

  盖徐徐者,不前不后,前则谓之导引傍门,后则请之存想外道,故必相依而同行。三三者,背骨之奔,左右有孔从中而直上矣。

  斯谓之超凡入圣。

  炼舍利在脐下,既成舍利,必要超脱离出幻境,不超终有所患也。

  牟尼之宝珠既归中央,

  心下肾上,

  柔守而定照之,又曰禅矣。

  常以温养,

  禅定之中,融融无为之乐也。

  一团太和之天理,似醉如熏,佛曰禅定之中三昧也。

  且无为之中忽有为焉,又曰机矣。

  太空中一点甘露。

  夫既曰无为,而又曰机何也?若不曰机,则人不知有此妙物,孤守胎囊。

  不知大道,天人有相助之机也。

  顺此机之妙物,收附于胎中。

  以意逆至于中宫。

  寂照而长定之,又曰禅矣。

  依然温养。

  斯谓之生灭灭已。

  二炁永定矣。

  夫寂定之中,一物超然而出,又曰机矣。

  从丹田而来,有华而无形,悬于太空。

  稍稍而待之,又曰禅机矣。

  二三息之间。

  随而又出焉,又曰机矣。

  亦从丹田而来,有华而无形与前物相合。

  收而藏之。

  用秘密天机法,收手胎中。

  寂照柔而默守,又曰禅矣。

  无事于无为,常寂而常觉。

  寂照柔默之中,二物从涌泉而出,又曰机矣。

  有二道纯阳之物,从涌泉直升于顶,降于中宫矣。

  取而静定,又曰禅矣。

  鼻无出气,六脉俱宁。

  斯谓之寂灭也。

  从无出入之迹。

  且寂灭之定久。纷纷白雪满空,又曰机矣。斯时出定之辨机。

  乃是真景。

  不令其迟阻,

  速以出之。

  若夫滞于胎中,缺少神通之变化,

  又是一愚夫矣。

  即当而出之。

  从顶而出。

  斯谓之超出三界,宁而待之。

  离凡身一二尺候之。

  又曰禅矣。一片金光悬于当空,又曰机矣。收而入之,定而又定,又曰禅矣。久久长定,形神俱化,而禅机之说,从此毕矣。

  上下万古,禅机从此,今则尽漏泄矣。

  余愿学佛者,休误入于邪师外道,口头之禅机,认为真机,则非禅机矣。


杂类说第十三

  华阳曰,成乎其大道者,莫不因夙缘而得。

  大道者,乃性命之双修,龙虎降伏之法。若孤修枯性,则非大道矣。夙缘者,累劫所修之,因今世幸遇双修,如朱涂乃童真,坐于高房内室,富贵之家,不能访道。偶尔幸遇串通消息,已得余之所指,成其道果,是其前因也。晋时有祖师留记曰,一千四百有余之年,涂子童真扫径迎,岂不是前所修定者,即当过出定,恐有退堕之念。会然曰,他家只有他一人,岂有不生子以接传后代?答曰:太上、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