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根苗,

  佛祖知此机来,用法收回丹田,炼成舍利牟尼,超凡入圣,由此而起,故曰修大道之根苗也。

  造物之主宰。

  且凡夫不知修炼,因此机动无法制之,则心亦动焉。即孟子所谓炁亦能动志者也。

  如此男女交合则生人道矣。而万物亦因此机动,雌雄自合,亦生万物。世人因自好色,谓之修道者,亦是好色,实不知其法也。佛祖专候此机之才动,不等心之转念以火炼之,以风吹之,外肾自缩,心如凉水,何好色之有乎!且焦螟、虱子,岂有色心乎!此乃道之化育,天地之真机,自然而然,非有心也。圣之变化,总在此顺逆之间耳。

  炁旋窍开。

  且炁者,古人曰物,曰水,曰闺阁事,其名甚众。窍即丹田,炁穴也。开即命门,医书谓两肾中间为命门,误也。此门即在脐下,女人谓之子宫门,正此也。男女泄精,正在此处也。

  慧命之情,喜向乎其外,

  盖慧命乃世尊巧喻之别名,中华所谓元炁者也。人自受胎禀造物主宰之炁,而在其内,佛性亦在焉。所谓天命之谓性也,通八脉与母呼吸相连,口鼻绝无气也。及其□(口里一力字)地之时,口鼻一通,八脉不通,元炁内藏。及其年壮,元炁拱关而出。《楞严经》谓之漏尽通矣。窍既开矣,自后其机一发,无路可行,顺此熟路而出。余有俗堂弟,字道宽,法名原明,久住金山,以得金山之法,后住杯邑勇水庵,为方丈,禅教原不问此事,似过涵灌,只悟自性,不必究他。余曰,既有走漏,则与凡夫淫媾似也。《楞严经》云,淫身淫心淫根不断,如蒸砂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熟砂,必入魔道,轮转三途,终不能出,禅教何得不问也。世尊慧命之道,佛佛相应,祖祖相传,若能自用,则三种淫事,一炼自断,其中有深旨。

  摄乎其内,

  摄乎以吸吸摄之,呼吸非意则无主矣,内者,丹田也。

  绵绵若存,念兹在兹,和合熔化,而为真种之胎源,实为正道之真传矣。

  上文所言摄归之法,此则表时刻温养之功。且命既归源,又当时时呼吸嘘之,刻刻意守之,似炉中之火种,意炁双镕,变为真种,实为性命双修,久则无中生有,除此之外,尽属傍门,终无所成也。

  古之曰火化,

  火者,真意也。

  曰和合,

  性命合一。

  曰对斗,

  对者,返观也。斗者,丹田也。

  曰跏跌,

  跏跌者,以真意坐于吾身北方水面入灭,为初关下手之法也。昔商那和修尊者,见阿难坐于中流水面,跏跌入灭,三至参求,后阿难付以正法眼藏,而为三祖者,是也。

  是阐明此道之用也。

  千万般之巧喻,无非性命二物而已矣。

  功到时至。

  且非一朝一夕,日集月累,而后方可望也。又在乎老少勤怠之分耳!时者,非天时之时,即吾身物产之时也。

  无物之中,而物产焉。

  物产心有所知,若兀坐顽空,则当面错过矣。

  斯时不令其顺而逆之。

  物产原是下流顺当,故用意息采之。

  达摩谓之采取。

  顺出谓之漏尽通,逆回谓之采取也。

  物既归乎其源。

  源即丹田也。

  则有法轮之妙运。

  后升前降,谓之法轮。

  起盖辟之消息,

  盖辟者,内外呼吸也。外面之呼吸阵,则里面之呼吸升之,外面之呼吸升,则里面之呼吸降之。

  徘徊上下,

  徘徊者,活动之意,上即顶也,下即腹也。六祖云,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者,即此矣。

  立乎天心,

  天心名曰中黄,居于天之正中,一名天罡,一名斗柄,在天为天心,在人为真意。中宫若失真意,犹如臣失君主矣。凡转法轮之时,必以真意坐于中宫,而为车轴之心,使爪之运转矣。

  依乎任督,

  凡转法轮之时,意命必须依乎任督而运行,或意行而命不行,或命行而意不行,则不成舍利矣。

  归根复命。

  还于本地也。

  故谓之四候六候者也。

  采封升降沐浴也。

  数足物灵,则有采取过关之诀在焉。

  夫既明前所用功之法,久久行持,窍内满足,一静则天机发动,周身融和快乐,阳物全然不举,故曰数足物灵也。且物既灵,即当采运过后三关,归于中宫,其诀最有秘密之妙,不敢言者,而放言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