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岂非“旁有垣阙,状似蓬壶”者乎。“环匝关闭,四通踟蹰”者,深根固蒂,牢镇八门,令内者不出也。“守御密固,遏绝奸邪”者,收视返听,屏除一切,令外者不入也。灵窍相通,本无隔碍,然必防危虑险。故曰:“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定中回光,本无间断,又必优游自然。故曰:“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室中元始祖炁人人具足,本来洋溢充满,但人自不能久留耳。故曰:“神炁满室,莫之能留”。真人既安处神室,必须时时相顾,刻刻相守。若一刻不守,便恐致亡失之患。故曰:“守之者昌,失之者亡”。惟是一动一静不敢自由,直与神室中真人呼吸相应,彼动则与之俱动,彼静则与之俱静,彼休息则与之俱休息。勿助勿忘,绵绵若存,火候纔得圆足。故曰:“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此段言炉鼎之象而兼温养之功。即上文所云“金炁亦相胥”之作用也。
  
  此章首揭出有无两用之窍是真炉鼎,次别金水二炁之用是真药物,末了更示人以温养防护之功是真火候。金丹关键已全具此中,不可忽过。
  
  明辨邪正章第八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次(以)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炁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神)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此章厯指旁门之谬以分别邪正也。欲知大道之是,当先究旁门之非。旁门种种,邪谬不可枚举,姑约略而计之。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
  
  此内观五脏,着于存想之旁门。
  
  履行步斗宿,六甲次(以)日辰。
  
  此履罡步斗,泥于符术之旁门。
  
  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
  
  此九浅一深,采阴补阳之旁门。
  
  食炁鸣肠胃,吐正吸外邪。
  
  此吞服外气,吐故纳新之旁门。
  
  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
  
  此搬精运气,常坐不卧之旁门。
  
  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
  
  以上五种旁门俱是求之身内者。种种捏怪,勉强行持,究其流弊,至于身体疲倦,精神恍惚,周身之百脉势必奔逸散驰,而无一刻清寍澄湛之时。求之身内者其恶验如此。
  
  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神)见形象,梦寐感慨之。
  
  此祭炼鬼物,入梦现形之旁门。
  
  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以上一种旁门是求之身外者。初时朝暮祭祀,妄冀鬼物救助,益算延年,不知反为鬼物所慿,流入阴魔邪术,既而或遭王难,或遘奇疾,本欲长生,反夭厥命。腐露形骸,为世俗之所耻笑矣。求之身外者,其恶验又如此。
  
  章首是非二字直贯到底,言金丹大道全在养性,非是此等旁门可得而混入也。养性工夫即在前两章中。旁门反之,故遭种种恶验。
  
  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此段结言旁门之背道也。金丹大道,莫过养性。原本黄帝老子虚无自然宗旨。故阴符道德两经直指尽性尽命最上一乘法门,与三圣作易同一枢机。世人不悟,往往流入旁门。动輙千差万别,悖逆之极,全失其枢机矣。以上所列五六种,或求之身内,或求之身外,只是略举一隅,引而伸之,千条万绪,可以类推。大约非黄老复命归根之功,即非黄老九宫洞房之奥。此辈甘堕旁蹊,如却行求前,徒费曲折耳。明眼之士,亟发信心,参礼真师,穷取性命根源本来面目。倘能于片言之下洞彻宗旨,方知本来一条平坦道路,人人可得而由。再加向上功夫,勤行伏炼,庶乎脱旁蹊而超彼岸矣。
  
  上篇
  
  <下卷言伏食共计七章乃上篇之下也>
  
  此章专言伏食而御政养性已寓其中。前面御政诸章但陈一阴一阳法象,养性诸章但指一性一命本体。至于阴阳之配合,性命之交倂,别有妙用存焉。此伏食之功所以为金丹要关键也。伏者取两物相制为用,食者取两物相倂为一。葢假铅汞凡药巧喻性命真种,借鼎炉外象旁通身心化机。以有形显无形,乃是伏食宗旨。究非烧茅弄火一切旁门可得,而假借也。药在炉中,须用真火锻炼,故末篇又云炉火之事。
  
  两弦合体章第九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