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僊府瓊林經
  經名:上清僊府瓊林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係摘抄《大洞真經》《真誥》《登真隱訣》等上清派修行經訣而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上清僊府瓊林經
  經云:天有玄一,生於太陽,名為流珠,衆妙之門,得而留之,可得長生。人有三一,其居不同,兼能守之,可為仙王也。一在北極太淵之中,前有明堂,下有絳宮,上有華蓋,玉樓萬重。
  又云紫陽真人曰:吾昔學道,受三一真名於中嶽真人蘇子玄,子玄授吾守一之法,凡二百餘事,吾奉而行之,為上清真人,其道至真。
  又曰:二十四氣以應太微二十四真,其有千乘萬騎,羽蓋雲車,以合紫宮上清元圖,若守之彌固,精應感暢,則三一可見,三一可見則千乘萬騎見矣,羽蓋可御,雲車可乘,上造太微,混二十四氣,見二十四真,飛行上清,列名元圖,此白日昇天,兼行洞房之道也。
  又曰:上一真之極也,中一真之至,下一真之妙也。天皇得極故上成皇極,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衆妙之君。三皇體真以守一,故一無藏形,仙人尋真以求一,故三一俱明。一無藏形,其真極也,三一俱明,得一而已。
  《上真始生變化元錄》曰:皇上開真,九道合明,變鍊元虛,洞映上清,分形化景,四運順生,八景扶翼,運致丹軿,乘雲駕煙,策御上清,飛行雲房,朝謁帝京。又曰:凡修九天真王之道,常以冬節之日,沐浴入室,西向九拜,朝九天真王,自然得乘九色雲輿,飛行上清。又曰:九天上靈,元始自然,云云。中寶紫元,三素外纏,云云。洞化入微,我道早分,目招靈暉,心披五雲,乘策八景,飛入帝晨。又曰:含真胤氣,形秀紫天,乘雲駕浮,浴景八煙,云云。得乘霄軿,飛昇玉晨。又曰:瓊琳七映之宮。又曰:內為含仙靈,外鍊真容,玉池華露,澤流紫房。又曰:太上玉晨,迴景虛明,分形變合,九鍊三真。
  又曰:上元太素三元君晨華之氣祝文曰:三素迴天元,清霄翼玉靈,云云。太霞雖云遼,洞映鑒有情,相與携玉契,同期九天軿。又曰:太素策運,四景虛飛。又曰:皇清摽晨暉,靈氣翼虛遷,飄飄九元上,靡靡入帝晨。又曰:四老中真,散花雲房。又曰:玄晨帶高靈,總真御八清,玉華披丹房,紫鳳曜雲營。又曰:我乘日吉,上告帝靈,求仙昇飛,得御流軿。又曰:紫皇元初,道合玄虛,三變九分,混化太初,飛雲流輔,蒼蓋綠輿。又曰:天夜朗清,幽虛啟真,流雲徘徊,金花四騫,丹皇敷暉,雲飛紫軒。
  《太上玉經寶訣》曰:上昇玉清中,邀晏九遐外。又曰:靈風扇華香,粲爛開繁矜,太真撫雲璈,衆仙彈靈琴,雅歌三天景,散惠玉華林。又曰:學道由丹信,奉師如至親,挹景偶清虛,孜孜隨日新,竦身陵太清,超景逸九霄,保元持法綱,遊玄適逍遙,萬劫猶昨夜,千椿如晨朝,靈幡順風散,繁想應時消。
  《太洞真經》曰:太宴絕九玄,洞景寄神通,玉帝乘朱霄,綠霞煥金墉,上館雲珠內,仰投元刃峰。又曰:流珠停暉,紫霞踊煙,七度迴路,三光映真。
  《太上素靈洞玄大有經》曰:耽栖靈洞,宴景七晨,澄灑華園,息憩九玄,變景玉虛,攜領諸天。又曰:太真陰神,號曰女靈,變景九玄,乘真隱冥,運致飛霞,上造帝庭。
  又經曰:九玄九天,謂在三界之上。又曰:遊戲九玄臺,解憩西羽河。又曰:八景運天輿。
  《大洞真經》曰:絳霞遏明曜,八景飛太空。又曰:八願玄母,與我俱遊三玄之間,乃逸轡太漠,迴軿三玄,五靈扶背,王母比肩,舞輪神丘,停駕九天。
  《洞房內經》曰:無極高真,晨中朱庭,龍衣虎帶,讀洞真經,徘徊九天,高會七虛。乘空洞之流軿,轡太霄之圓車。又曰:我混五氣中,共化乘日軿,宴觀雲霄外,吐納七神精,槃栢九玄內,坐起霞上生。文出五老雌一經
  《三元真一經》曰:左激雲輪,右騁飛龍,仰役二十四神,千乘萬騎,呼陽召陰,白日昇天。
  《龜山元籙》曰:朝翔太陽觀,夕栖隱閬風。又曰:衆仙戲雲景,丹葩敷春陽,皇駕停雲侣,飄颻自翱翔,瞻此八極外,誰究運所長。又曰:三元真君各隨四時變化形象,則反所元之氣,受鍊復形。
  《太洞真經》曰:北隴欝霄靄,絳樹結紫華,青藥落鳳林,碧□秀巖阿,靈闕凌太空,瓊房叅太霞,云云。龍吹纏五雲,云云。丹霞蔚晨霄。
  《玉珮金璫經》曰:金璫九天之上,名曰虹映,一曰上清之館,太霄之中,結白煙之氣,靈映九天,云云。色如白雲,形如玉山,有瓊林之宮。又曰:九天帝君鎮在日門金庭之內。又曰:玉珮以九天魂精,九天之上名曰晨燈,云云。結青陽之氣,靈映九天,云云。色如青玉,形如月圓,內有空玄,玉臺紫殿。又曰:日華月精,日霞月映,左迴玉珮,右把金璫,二景纏綿,雙魂安康,上行太極,下造十方。
  《紫書金根經》曰:青要帝君以九陽元皇玉帝之弟子,育於玄丘玉國元崖之天,瓊林七寶之下,七色瓊鳳蔭君之身。又曰:栖心明霞之境,教流玉國之墟,執把九皇之策,落九域之丘,云云。以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