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元也。人君體道用心,志無滿溢,泉然澄靜,以御萬方,外無銛銳之争,下絕紛擾之事,和天光而燭物,含塵垢而居尊。其無為之化,可齊乎象帝矣。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八竟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九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天地不仁章第五
  疏:前章明妙本沖用,在用而無為。此章明偏愛成私,褊私則難普。首標芻狗萬物,示天地之兼忘。次喻橐籥罔窮,明用虛而不撓。結以多言數窮,欲令必守中和。○義曰:夫以仁為仁則有執,不以仁為仁則無私。帝王之視群生,猶天地之視萬物。萬物自生自化,天地不以為功。羣生爰居爰處,帝王不以為惠。任妙氣以鼓舞,任玄化以生成,乃為至化矣。若言其仁惠,理或自窮。何者?天地之仁大矣,草木有冬榮夏枯。帝王之仁大矣,刑法有投荒用鉞。未若不以仁為仁之大也。運彼沖和,守其清靜,為理身之要妙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注:不仁者,不為仁惠也。芻狗者,結草為狗也。犬以守禦,則有弊蓋之恩。今芻狗徒有狗形,而無警吠之用,故無情於仁愛也。言天地視人,亦如人視芻狗,無責望爾。嘗試論之曰:夫至仁無親,孰為兼愛?愛則不至,適是偏私。不獨親其親,則天下皆親矣。不獨子其子,則天下皆子矣。是則至仁之無親,乃至親也。豈兼愛之乎?
  疏:仁者,兼愛之目也。芻,草也。謂結草為狗,以用祭祀也。莊子曰:師金謂顏回曰:夫芻狗之未陳,巾以文繡。及其已陳,則庖者取而爨之。今天地至仁,生成羣物,亦如人結草為狗,不責其吠守之用,不以生成為仁恩。故云不仁也。則聖人在宥天下,視彼百姓亦當如此。注云弊蓋之恩者,《禮記》孔子云: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不獨親其親,《禮運》文者也。
  義曰:古之祭法有為人用者,皆象其形以列篷豆之間,故有芻狗之設矣。《莊子□天運篇》孔子西遊於衛,顏回字子淵,孔子弟子、魯人也,小孔子三十歲。二十九而髮白,孔子曰:自吾有顏回也。門人日益,回以德行著名,居四科之首,孔子所以稱其賢也。三十二而早死,孔子哭之慟,故曰:苗而不秀,秀而不實,不幸短命死矣。回,顏路之子也。回問師金:夫子之行奚如?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乎。顏回曰:何謂也?師金曰: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行者踐之,樵者爨之而已。將復收於篋衍,必反為怪。今夫子取先王已陳之芻狗,聚弟子而寶之。故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是亦將鄰乎行者之踐、樵者之爨也。惜哉。夫犬以吠守,今芻狗無吠守之用。天地之視萬物,聖人之視百姓,亦如芻狗,不責其吠守之能,不以仁恩之為仁。不責其報,不彰其仁是以不仁矣。人於狗也,有弊蓋瘞埋之恩。今於芻狗,亦無此恩矣。明聖人不以兼愛為仁也。弊蓋者,《禮記□檀弓篇》曰: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弊帷不棄,為埋馬也。君之路馬死,埋之以帷。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與之席,無使其首陷焉。恐其首直委於土也。不獨親其親者,《禮運篇》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汎愛於物,推公而行,不為偏愛也。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注:橐者,韛也。籥者,笛也。橐之鼓風,笛之運吹,皆以虛而無心,故能動而有應。則天地之間生物無私者,亦以虛無無心故也。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注:橐籥虛而不屈,撓動之而愈出聲氣。以況聖人心無偏愛,則無屈撓之時,應用不窮,可謂動而愈出也。
  疏:橐,韛也,謂以皮囊鼓風以吹火也。籥,笛也。言天地能芻狗萬物者,為其間空虛,故生成無私,而不責望。亦由橐之鼓風,笛之運吹,常應求者於我無情,故能虛之而不屈,撓動之愈出聲氣。以況人君虛心玄默,淳化均一,則無屈撓,日用不知,故動而愈出也。
  義曰:橐乃皮囊以鼓風,籥乃竹管以運氣。橐鼓風無籥不能運,籥運氣無棄不能鼓。兩者相須而行,以明天地為橐,五氣為籥,含虛運動以生萬殊,而無屈竭矣。人君虛心用道,臣佐體君行化,如天地運五氣以不竭,則政無屈撓,四海和平也。動之愈出聲氣,言無窮也。淳化均一者,淳和之德,周被萬品。日用不知者,《易□繫辭》云:百姓日用而不知。言百姓日日賴用此道以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蓋道冥昧,不以功為功,故百姓用之而不知也。屈,竭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注:多言則不訓,故數窮屈。兼愛則難遍,便致怨僧,故不如抱守中和,自然皆足矣。
  疏:多言者,多有兼愛之言也。多有兼愛之言,而行則難遍,故數窮屈不遂。是知不如忘懷虛應,抱守中和,則自然皆足矣。注云不詶者,詶,答也。謂空有其言,而行不詶答者也。
  義曰:多言多敗,多事多害,言之多也。謂或不應,故有窮屈矣。理國多言,謂政令。政令多出,朝令夕改,則謂數窮也。理身多言,其失可知也。故一言之失,駟馬不追,況多言之失,寧無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