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之初生者也。”郑笺云:“,也。”以传解色,未辨草名,故定之也。郭云“草色如骓,在青白之间”者,以《释畜》云“苍白杂毛骓”故也。
  粲,餐也。(今河北人呼食为餐。○餐音孙。)
  [疏]“粲,餐也”。○释曰:谓餐食也。郭云:“今河北人呼食为粲。”《郑风·缁衣》云:“还予授子之粲兮。”郑笺云:“自馆还,在采地之都,我则设餐以授之,爱之,欲饮食之。”
  渝,变也。(谓变易。)
  [疏]“渝,变也”。○释曰:谓变易也。诗曰:“赦命不渝。”
  宜,肴也。(《诗》曰:“与子宜之。”)
  [疏]“宜,肴也”。○释曰:谓肴馔也。李巡曰:“饮酒之肴也。”注“《诗》曰:与子宜之”者,《郑风·女曰鸡鸣》文也。
  夷,悦也。(《诗》曰:“我心则夷。”)
  [疏]“夷,悦也”。○释曰:谓喜悦也。注“《诗》曰:我心则夷”者,《召南·草虫》文。
  颠,顶也。(头上。)
  [疏]“颠,顶也”。○释曰:谓头上也。《诗》曰:“有马白颠。”
  耋,老也。(八十为耋。○耋音迭。)
  [疏]“耋,老也”。○释曰:耋,铁也。孙炎曰:“老人面如铁色。”郭云:“八十为耋。”《诗·秦风·车邻》云:“逝者其耋。”毛传云:“八十曰耋。”《易·离卦》云:“大耋之嗟。”郑注云:“年逾七十。”僖九年《左传》曰:“伯舅耋老。”服虔云:“七十曰耋。”此及《诗传》言八十曰耋者,耋有七十、八十,无正文也。《诗》以仕者七十致事。仕者虑已之耋,欲得早致事,故以为八十。此用《诗传》为说,故与之同。
  ,轻也。(《诗》曰:“德如毛。”○,酋。)
  [疏]“,轻也”。○释曰:谓轻微也。注“《诗》曰:德如毛”者,《大雅·民》文。
  亻戋,浅也。(《诗》曰:“小戎亻戋。”○亻戋音践。)
  [疏]“亻戋,浅也”。○释曰:谓浅近。注“《诗》曰:小戎浅收”者,《秦风·小戎》文也。
  ,绞也。(纟斗绞绳索。○音陶。)
  [疏]“,绞也”。○释曰:谓纟斗绳索也。李巡曰:“,绳之绞也。”《豳·七月》云:“宵尔索。”
  讹,化也。(《诗》曰:“四国是讹。”)
  [疏]“讹,化也”。○释曰:匡正之化也。注“《诗》曰:四国是讹”者,《豳风·破斧》文。
  跋,躐也。(《诗》曰:“狼跋其胡。”),合也。(《诗》曰:“载其尾。”○躐音猎。音致。合,其叶切。)
  [疏]“跋,躐也。,合也”。○释曰:李巡曰:“跋前行曰躐合,顿曰。”注“《诗》云:狼跋其胡,载其尾”者,《豳风·狼跋》文也。《说文》云:“跋、真,丁千切;合,踬,竹二切。踬即也。然则跋与皆是颠倒之类。以跋为躐者,谓跋其胡而倒踬耳。毛传云:“老狼有胡”,谓领下垂胡:“进则躐其胡”,谓躐胡而前倒也;“退则合其尾”,谓顿而倒於尾上也。
  ,尘也。(人众所以生尘埃。)
  [疏]“,尘也”。○释曰:孙炎曰:“,物久之尘。”《小雅·南有嘉鱼》云:“然罩罩。”郭云:“人众所以生尘埃。”
  戎,相也。(相佐助。)
  [疏]“戎,相也”。○释曰:相,如字,注同。一云相助也,息亮切,故注云“相佐助”也。
  饫,私也。(宴饮之私。)
  [疏]“饫,私也”。○释曰:孙炎曰:“饫,非公朝,私饮酒也。”郭云:“宴饮之私。”《小雅·棠棣》云:“饮酒之饫。”毛传云:“饫,私也。不脱屦升堂谓之饫。”郑笺云:“私者,图非常之事。若议大疑於堂,则有饫礼焉。听朝为公。”《周语》曰:“王公立饫。”
  孺,属也。(谓亲属)
  [疏]“孺,属也”。○释曰:李巡云:“孺,骨肉相亲属也。”《棠棣》云:“和乐且孺。”毛传云:“九族会曰和。孺,属也。”郑笺云:“属者,昭穆相次序。”
  幕,暮也。(幕然暮夜。)
  [疏]“幕,暮也”。○释曰:幕然暮夜也。
  煽,炽也。炽,盛也。(互相训。煽义见《诗》。)
  [疏]“煽,炽也。炽,盛也”。○释曰:转相解也。皆嬖宠炽盛也。注“煽义见《诗》”者,《小雅·十月之交》云:“艳妻煽方处。”
  柢,本也。(谓根本。○柢音帝。)
  [疏]“柢,本也”。○释曰:谓根本也。《周礼·其瑞》云:“四圭有邸。”郑司农云:“於中央为璧,圭者其四面,一玉俱成。”即引此文云:“邸,本也。圭本著於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又曰:“两圭有邸。”後郑云:“亻舜而同邸。”皆谓本也。柢、邸音义同。
  窕,也。(窈窕隙。○音闲。)
  [疏]“窕,也”。○释曰:窈窕间隙也。《诗·周南·关雎》云:“窈窕淑女。”毛传云:“窈窕幽。”郑笺云:“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