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右二十人下之上论曰:此二十人;并擅毫翰,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允为下之上。杨经 诸葛融杨潭 张炳岑渊 张舆王济 李夫人刘穆之(道和) 朱龄石庾景休 张融(思光)
  褚元明 孔敬通王籍(文海)
  ──右十五人下之中论曰:此十五人,虽未穷字奥,书尚文情。披其丛薄,非无香草;视其涯岸,皆有润珠。故遗斯纸,以为世玩。允为下之中。
  卫宣 李韫陈基 傅廷坚张绍 阴光韦熊 张畅曹任 宋嘉裴邈 羊固傅夫人 辟闾训谢晦 徐羡之孔闾 颜宝光周仁皓 张欣泰张炽 僧岳道人法高道人──右二十三人下之下论曰:此二十三人,皆五味一和,五色一彩,视其雕文,非特刻鹄;人人下笔,宁止追响。遗迹见珍,余芳可折。诚以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允为下之下。
  今以九例,该此众贤。犹如玄圃积玉,炎洲聚桂。其中实相推谢,故有兹多品。然终能振此鳞翼,俱上龙门。傥后之学者,更随点曝云尔。
  ○袁昂《古今书评》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丛悴不复排突英贤。
  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
  施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乏精味。
  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萧子云书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
  曹喜书如经论道人,言不可绝。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
  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钟司徒书字十二种意,意外殊妙,实亦多奇。
  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梁鹄书如太祖忘寝,观之丧目。
  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
  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孟光禄书如崩崖,人见可畏。
  李斯书世为冠盖,不易施平。
  张芝经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右二十五人,自古及今,皆善能书。奉敕遣臣评古今书,臣既愚短,岂敢辄量江海。但圣旨委臣,斟酌是非,谨品字法如前,伏愿照览,谨启。普通四年二月五日,内侍中尚书令袁昂启。
  敕旨具之,如卿所评。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毫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臣浅见无闻,暗于明灭。宁敢谬量山海,以圣命自天,不得不斟酌过失是非如获汤炭。
  ○智永《题右军〈乐毅论〉后》《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既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此书留意运工,特尽神妙。其间书误两字,不欲点除,遂雌黄治定,然后用笔。陶隐居云:“《大雅吟》、《乐毅论》、《太师箴》等,笔力鲜媚,纸墨精新。”斯言得之矣。释智永记。
  ○后魏江式《论书表》臣闻疱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文,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盖仓颉之遗法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之或同异,时人即谓之籀书。孔子修《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趋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繇此息矣。隶书者,始皇时衙吏下わ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世人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