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诸侯王印以驼,列侯以龟,将军以虎,于蛮夷则F<虫兀>驼兔之属,示周礼六节之义也。其字皆曰文,常职多瓦钮,令长印止作鼻钮,可绾而已。其印文惟侯印就范中铸字,极精致,是择日封拜,非急遽为之也。爵曰填其文以金银,当时未有署佥以印为信,故军中印皆凿。官重者两凿成文,官卑者画一凿。或字有疏密不一,则密文细而疏文肥。人名私印,其六面者多凿,余亦皆铸。率多为龟钮,或二印一龟,身首藏合,谓之子母印。闻有三级坛钮,及天禄辟邪者,或大小为两面。晋时犹有汉印,惟私印间用朱文,字体与汉不异,唐人用朱文,故古法渐废也。

  印记

  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二小印。

  玄宗自书“开元”小字作一小印。

  集贤印秘阁印、翰林印,各以判司所收掌图书定印。

  弘文之印,恐是东观旧印,书者其印至小。

  九和之印,恐是官印,多印拓本书画。

  东晋仆射周印,古小雌字。

  梁徐僧权印。

  唐魏王恭印。

  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玉印,胡书四字,梵音云“三藐母驮”(今多黑涂)

  润州刺史徐峤印。

  峤之子吏部侍郎会稽郡公徐浩,浩子q印。

  议郎窦蒙印。

  蒙弟范阳功窦印。

  延王友窦永二小字印。

  金部郎中刘绎印。

  起居舍人李造印。

  鄂州司马张怀弟、盛王府司马怀印。

  剑州司马刘知章印。

  光禄大夫中书令赵国公钟绍京印。

  张彦远高祖中书令河东公印。

  曾祖相国魏国公印。

  祖高平公二小印。

  司徒沂国公李勉印。

  子兵部员外郎李约印。

  赵国公李吉甫印。

  御史大夫黎干印。

  桂州观察使萧佑印。

  晋公韩暧 

  邺侯李泌印。

  宰相王涯印。

  仆射马总印。

  宣州长史周P印。

  张敦简印。

  剑州刺史王F印。

  右印记,记千百年可为龟鉴别有。

  右皆未详去处,皆识鉴之家印记,并可为证。

  又有氏书印,非河南之印也。

  此外更有家印署,皆非鉴识,不足为证,故不具录。若不识图画,空验印记,然自古及今家藏传玩要知跋尾。

  印记乃书画之本耳。

  印谱

  长秋宫宝用之。江休复《嘉vS志》云:淘蔡河获一玉印,与篆文不同,成阳字。李昌言处见飞白凤字印。

  绣衣执法大夫印,铜印龟钮,得之淮,字画微漫,大夫字用峄山篆法。

  奉车都尉,银错龟钮,遍体涂银,校尉之印章。

  僧赞宁要言曰:近获铜龟印,一寸余,其文五字,其篆前两行皆二字,第三行单章字,伸之令长,称副前二行。

  廷尉之印章。

  军曲@丞章,马永年懒真录云:今印文榜额有之,则秦玺文也,子良误合之。

  李阳冰曰:摹印之法有四,功侔造化,冥受鬼神,谓之神笔。画之外得微妙法,谓之奇。^精于一规矩方员,谓之工。烦简相ぃ布置不紊,谓之巧。

  赵彦卫云:古印文作白文,盖用以印泥,紫泥封诏是也。今之木印及仓印近之矣。自有纸始用朱字,间有为白字者。

  米芾书史云: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太宗秘阁图书之印,不满二寸,圈文皆细,上阁图书字印亦然,仁宗后印经院赐经,用上阁图书,字大印粗,文若施于书画古纸,素字画多有损。于书帖近三馆秘阁之印,文虽细圈,乃粗如半纸,亦印损书画也。王说见某家印记与唐印相似,始换作细圈,仍皆求作篆如填,篆自有法,世填皆无法。贞观开元皆小印,便于印缝,大者圈\角一寸,已似古篆,于n_颂上见之。

  又云:唐印郭如一细如丝发,篆文取称不必专满,世所收唐告可考也。今印文可篆回环曲折,更无余地,郭倍于文。

  吾衍摹印法:汉有摹印篆,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后人不识古印,妄加盘屈,且以为法,多见故家藏。得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凡屈曲盘回,唐始如此,今碑刻有颜鲁公告尚书省可考。

  白字印

  皆用汉篆平正方直,字下可圜纵有斜笔出,当取巧写过,如崔子五写张平子碑上字,及汉器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第一,其印文必过于边,不可空空,且不古。

  朱文印

  或用杂体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