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工知名者,凡三篇。

  朱觐,九华人,善用胶作软剂,出光墨。滕元发作郡日,令其手制,铭曰“爱山堂造”者最佳。子聪,不逮其父。

  僧清一,蜀人也,遇异人传墨法,有名江淮闲,甚贵重之。

  张居靖善造墨,黄鲁直试之,谓其鹿胶极坚黑,作皮肉不减曩时歙州煤。其光泽不足,良以岁月深远,爽调护耳。陈瞻,w定人。初造墨遇一异人,传和胶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胶虽不及常和、沈,而置之湿润,初不蒸败,此其妙处也。又受异人之教,每斤半千价,虽廉而利常赢余。何子楚尝以二万钱就瞻取墨,适非造墨时,因返金,而以断裂不全者二十笏为寄。曰:“此因胶紧所致,非深于墨不敢为献也。”子楚宝而用之,站捅w定公库转置百笏,自谓终身享之不尽。南渡一扫无余,继访好事所藏,一二见也。瞻在宣和闲已自贵重,斤直五万,比其身在百倍矣。瞻死,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尢坚致,恨其u死,流传不多也。董后有张顺,亦瞻伲而所制不及渊,亦失瞻法。又有胡德者,瞻之外孙也。

  刘宁,w定墨工也。与同郡张顺各尊其艺,素不相下。康倬为章使之造墨,但多以钱遗之,不问所造之多寡,故尝得佳品。宣和乙巳春,为章赴官|亭,将行,二人皆以墨献。张力言其墨胜刘,刘云:“无多言,得以试之耳。”取二汤壶,炽炭熬之,使沸,各投墨一笏,煮之。自巳及酉,取视之,张墨已融败拆裂,刘墨坚好如故,叩之琅然,张乃大服。刘曰:“二煤与胶皆一,所以异者万杵耳。”

  常和,隐居嵩山,墨虽晚出,颇自珍惜。胶法殊精,必得佳煤然后造,故其价与潘、陈特高,收其赢以起三清殿。其铭曰“紫霄o造”者,岁久磨灭,w可截纸。和子遇,不为五百年后名,而减胶售俗,正如江南徐熙作落墨花,而子崇嗣取悦俗眼,而作没骨花,以败其家法也。

  解子诚(河东人)韩伟升。已上二人墨挺极重厚,胶力不乏其精采,可与新制敌也。

  田守元,一名守w,其墨式形制极精,而煤不甚佳,差胜小潘,然亦多沙耳。

  梅鼎、张孜、关(弟)、曹知微、陈昱、郭遇明、梅赡、张雅、高肩。已上十人并崇宁以来京师名手,皆有声称,而精于样制。

  侍其瑛,本良家子,少年流宕京师。元丰中以笔为业,入太学,供诸生甚勤,不计其直,辄与之,率日至或二三日一至,自尔稍稍受知当世公卿、大夫,遂以笔名家。其后造墨,和剂、制样稍佳,而胶法未精,不复取重于人。

  李清,上党人,以墨著名。

  郑涓,在重和中造墨,铭曰“凝香阁”者。张达明试之,谓不李氏。

  薛安、薛容、少室人。容所造墨,用灶君山煤,真奇品也。

  张滋,w定人。善和墨,色光p,胶法精举,胜江南名手。大观初,时学士彦许、八坐光疑共荐之,于是命造墨,入大观库,是后岁岁加赐钱至三二万。政和末,蔡京罢相而后止焉。滋亦能自重,方其得声价时,皇、越二王呼滋至邸,命出墨,谓虽百金弗吝也。滋不G曰:“滋非为利者,今墨乃朝廷之命,不敢私遗人。”二王乃于上,诏各赐王十斤。然滋所造,实超古今。其墨积大观库,毋虑数万斤。世有“宣和睿制”者,滋所作也。

  张浩,唐州人,居桐柏山,其墨精致,胶法甚奇,吴顺图二母岁造至百斤,遂压京都之作者矣。

  王惟清、丁w一。已上二人隐居吴郡,皆能制墨,尤为米元章所赏识。

  高庆和,歙人也。大观闲,叶少蕴令庆和造墨,取煤于黄山,不复计直,以松渍漆并烧。又尝馆三韩,使人得其贡墨,碎之,参以三之一。成,潘、张之徒皆不及,同时有汪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制墨,为世业。

  潘衡,金华人。苏子瞻云衡初来儋耳起灶作墨,得烟丰而墨不甚精,因教其远突宽笼,得烟几减半,而墨乃弥黑,其文曰“海南松煤东坡法墨”,皆精者也。常当防墨工盗用印,使得墨者疑。衡此墨出灰池中,未五日而色如此,日久胶定,当不减李廷、张遇也。子瞻自儋耳归至广州,舟败,墨四箧,平生所宝皆尽,仅于诸子处得李墨一丸,潘谷墨两丸。自是至毗陵,捐馆舍所用,皆此三墨也。叶少蕴云,宣和初,有潘衡者,卖墨江西,自言尝为东坡造墨,海上得其秘法,故人争趋之。余因问东坡之子过,求其法,过大笑曰:“先人安得有法在儋耳!衡适来见,因使之别室为煤,夜遗火,几焚庐。翌日,煨烬中得煤数两而无胶法,取牛皮胶以意和之,不能为挺,磊j仅如指者数十,公亦绝倒。衡因谢去,自别得法,借东坡以行也。”天下事名实相蒙类如此,东坡乃以善墨闻耶。衡今在钱唐,竟以东坡故,售墨价数倍于前。然衡墨自佳,亦由墨以得名,尤用功可与九华朱觐上下也。有女居庐陵,传其业。孙秉彝,墨铭为“金华潘衡嫡孙秉彝”者是也。

  潘昱,善造墨。范至能谓二王府帖是昱墨所摹拓。友按黄